龙之下难舞九天

白飘灵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白飘灵文集最新章节!

    “乃生女子,乃寝之地,乃衣之裼,载弄之瓦;乃生男子,乃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家室君王。”1男天女地的地位由此彰显而出。

    回溯中国几千年浩浩荡荡的历史,绿树遍野,又有几朵红花能留芳香?品味古代中国的历史充满男尊女卑的酸苦味,就连那以女子的酸苦换来的男人尊荣的甜也泛着尝后的酸苦。

    女性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没有尊严的,是依附男权之树的蔓藤,是受暴风掌控的娇艳花朵。

    至今人们犹记从诗经里向我们款款走来的一位美女——宣姜。宣姜是齐僖公的女儿,本应是卫宣公长子姬伋的未婚妻,而宣公却偷龙转凤地把她变成了自己的老婆。想必大家都记得诗经中的邺风新台2吧,然而大家都忘了“新台纳媳”中那无辜的女主人公所适非人的遭遇,也不想了解她心中的无奈、凄苦和痛楚。世人忘了宣公的淫乱无道,反而骂她“子之不淑,云如之何”3他们攻击她是个美貌不淑的女子,她爱姬伋却又贪恋荣华甘心与宣公白头到老。可是哪个女子不渴慕爱情,不希望拥有一个能与自己匹配、可以和他夫娼妇随的爱人?宣姜她美貌有才,本可与太子伋做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伴侣,但却被好色无道的公公强骗娶为妻,还被落个“不淑”的骂名。

    对于男子,人们总能轻易原谅他们的错失。即使是触犯了他们所奉若神旨的礼教,一如卫宣公一而再的乱伦,但人们却只是将之归于他的好色。男人们犯了错世人总要将之归诸于男性的本能。而对于女子,尤其是美丽的女子,人们总是过于苛刻甚至是恶毒。即使无辜也要给你戴上有罪的帽子,将那本该发泄在犯错男子身上的指责加倍狠毒地发泄在了无辜的弱女子身上,好似非要将美丽无辜的她们挫骨扬灰才消心中之愤。

    没人同情宣姜,更没人理解她心中那压抑着的无法实现的爱。她是一个空有外表的无灵魂的洋娃娃,卫宣公爱的是她的年轻貌美。而她要的爱情本来可以在太子伋那获得——就算不能给她一生无悔、全心全意的爱,也是能让她实现一个年轻女子爱情梦想的怀抱。世人都忘了在当时的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如若她有反抗的能力又何须委身本是她公公的人。要知道能嫁给自己爱的人是每个女子一生的梦想。如若她真那么爱恋荣华,她又何需在卫宣公“新台娶媳”后发现与自己拜堂的不是翩翩少年姬伋而是淫亵的老无耻时向齐僖公哭诉?世人却不管她一介弱质女流如何去反抗那乾坤在握的一国之君,只一味狠毒无理地攻击、羞辱她“不淑”认为她为了荣华甘心与宣公白头到老。呜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个薄命如花的女子啊,她一生不由己,只是一颗美丽的棋子。她不能追自己所求已是无奈悲哀,却又何其有幸能戴如此高誉的帽子——“不淑”!哪朵鲜花愿受风的摧残而不愿去追求能滋润她们的雨露?暴风残花与雨露羞花,任谁都想做后者吧!

    封建礼教是专吃女子灵肉的恶魔,而维护它的经学儒生、贵族统治者都是恶魔的爪牙。

    卫风氓明明是写弃妇之作,而朱熹却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4被弃妇女不仅得不到同情反而要因自由追求爱情而背上淫妇之名,且被弃也好似是理该如此,不值同情。而那抛妻之人有谁又对他给予了片语的讨伐?这些封建卫道士老鼻子们之所以如此热衷做长舌妇,是因为他们深知众口铄金的威力。所以讨伐热烈追求爱情的女主人公既维护了封建礼教,又为男主人公的薄情寡信遮羞,让众人将炮口对着受害的女主人公而非那该千夫所指的男主人公。曾害关盼盼死于他闲话的白居易有句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5我个人觉得这句诗说出了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起因,也典型地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压抑以及男人的自私——只是怪女人的不谨慎而没有半点责备男人不负责任的意思。没有人对负心之男口诛笔伐,即便是方玉润也不过一句“此女始终总为情误”6尔尔。人的思想观念总是蕴含在他对事物的看法中。因此,从诸多对氓的评语中不难看出男女地位这一天秤的极度不平。

    在封建时代,女子是男人的附属品。哪怕你才华横溢,却也比不上耕耘的畜生。清初才女贺双卿才貌双全却也不得不依父母之命嫁给了农户出身的周大旺,暴力、羞辱是她的家常便饭,就连写诗词的自由和权利都没有。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还尚,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

    青袅袅青,问天不语,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7

    诉不尽的辛酸,尝不完的无奈,最终也只落得个红颜薄命。

    婚姻是礼教对女子的又一从肉到灵的束缚。古代,男子可以一夫多妻而女子却被要求“从一而终”还要贤惠地遵守“夫为妻纲”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更没有尊严可言。因为对于尊贵的男子们来说她们只是一个不能反抗主子的奴才而已。封建时代的婚姻是男人们的天堂、女人们的地狱。不管如何把女人束缚成没有自我的木偶,但女人天性对爱与呵护的渴望是束缚不了的。如果在其它各方面都得不到自我的自由展现,那么女人唯一剩下的美好愿望就是能嫁个对自己好的丈夫,进而弥补礼教压制带来的各种不公。而封建婚姻的“一夫多妻”制无疑又将许多女子推入了更深的火坑。女人们在礼教的禁锢下强忍煎熬、聊此残生;男人们则在礼教的庇护下大享齐人之福、满足他们的享乐。一如聪慧、才华横溢的管仲姬那“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得一个衾,死同一个椁!”8的深情也没最终得到赵孟俯的专一。在封建时代,女子获得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是她们的唯一欣慰与所求了吧!而封建婚姻制度及礼教自然成了斩杀她们这唯一的幸福的刽子手。可相较步非烟,仲姬至少还是幸运的。步非烟只因爱上了赵象思念他却被自己的丈夫武公业鞭打身亡,她那“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云行”9的爱情宏愿也只能随她一起长眠了。

    如若她们是男子又何需郁郁寡欢终生,又怎会在花开正艳时被风吹落枝头?封建社会就像只好女色的老禽兽,女子们被它织的茧层层束缚——三从四德、女诫。它给男子的是“三妻四妾”的幸福和自由,给女子的却是“七去”10的酷刑枷锁。问君可曾闻男诫和“男有七去”之说?

    除此之外,贞操观念是男人们从思想上控制女人、使她们比最下等生物还不如的又一卑劣手段。因为凡是生物都有享受自己生命福祸的权利,而她们连最基本的活下去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自由地享受生命中的福祸。“一女不事二夫”的贞节烈女观就如同给她们戴上了孙悟空的金箍圈,不仅剥夺了她们追求幸福的权利,甚至冠冕堂皇地将她们逼入死路。有谁能听见被流言逼死殉夫的关盼盼墓旁风中的泣诉?有谁能看到冷冰冰的、沉重的贞节烈女石牌坊下那血泪成河的无奈?男人可以合法地享受“三妻四妾”的待遇,女人却要夫死守节或殉夫,如若不愿死流言飞沫也要杀死你,然后再给你立上沉沉的贞女牌坊,将活着的女性们心中的不平反抗全压下了。

    封建教条存在的不平等是造成男尊女卑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女性本身的软弱和温驯也是其因之一。不过其本身的软弱不是她们命运坎坷和地位低下的主因,封建舆论才是最大的操控者,而封建舆论的操控权掌握在男人们手中。我们知道,无论在什么时代,舆论的威力是比任何条条框框和真枪实弹都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是魔鬼,也可以是天使。而无疑的,封建舆论给了男人天堂,却给了女人地狱。

    所谓的“妖孽出,国将乱”也是舆论一手捏造的对女性的欲加之罪。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最后也差些断送了大唐江山。他既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明君,又是一个纵情声色的昏君。因为一时的明君不能算是一世的明君。作为一个君主,要常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懂得明辨贤佞,还要时刻居安思危,最重要的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被欲望所左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就是他的欲望之一。于是,玄宗的昏庸和大唐的衰落又使他们有了很好的借口——红颜误国。可那鼎盛的唐王朝真是可以任她杨玉环乾坤逆转吗?那曾开创盛世的玄宗真不敌她的聪慧,任她捏圆捏扁、由贤明变昏庸吗?玄宗可是那尊者之尊、王中之王,岂容他人如此操控玩弄他——即便是他最宠爱的人,但她也不过是个女人,不是吗?贵宠如她,不也因数次触怒玄宗而被他赶出宫送回杨府。

    人们总是习惯在做错事后找别人来替罪。特别是怕失去统治地位的男尊们。

    西施——了不起的战国红颜。按今天的话来说,她是一个能为国牺牲一切的可敬的救国美女间谍。她为了越国舍弃了儿女私情,毅然走入吴王帐里。她忍辱负重,为越国窃取情报、为了国家的复兴以美色迷惑敌人。然而当越国报仇成功、横行长江流域时,又有谁记得西施的功劳?又有谁看一眼当年宁萝山下那溪畔浣纱的美貌女子是否已添了华发?又有谁念起红颜抛下的爱人和骨肉?他们都忘了“千重越甲夜围城,战罢君王醉不知。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且合酬西施。”11可为国付出了一切却似无半点功劳的越女还要承受那来自吴人的恨,其实“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12西施有何罪呢?“从历史上对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总是赞誉备至,而对西施的下落则语焉不详,毁誉不定。”13对于越国来说,她是复国的功臣,可她却没有得到该得的荣誉;而对于吴国,她却是让他们亡国的罪人。或许,正是因为夷光的下落不明让越国人侥幸,因为避免了封赏一个出卖色相的女间谍的难堪。于是对西施的功劳闭口不提自是理所当然的事,而这也让满腔亡国恨的吴人找到了发泄的人。

    其实,这一切说穿了也不过是封建舆论在作怪。功嘛,总是男人建的;祸嘛,总是女人惹的。荣誉是男人的,罪过是女人的。

    正如那可以以肯定态度来确定其无辜的息妫。唐人杜牧有诗云:“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前两句让人误以为诗人似要对桃花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然话峰一转,情势顿变——诗人无情的逼问,又以与其同样面对被掠走命运的晋代绿珠一比,虽无一字赞语、一字贬词,然强烈的褒贬俱在此中,对桃花夫人失节的不满与谴责则显之愈烈。男人一贯以他们眼中的“贞节”来苛刻女性,而忽略了当时楚国社会尚处于奴隶制阶段,母权制、父权制的遗风屡屡可见。作为夺人之妻为己妻的抢夺婚姻,那是属于人类早期婚姻史上常见的现象,不足为怪。至于息亡是因息妫而起,那也不过是“女人误国”的推卸责任的陈腐、不负责任之论调。她一个弱女子,虽使三国兵祸相接,说是红颜祸水的确应不为过,然这“红颜祸水”它本身就是男性尊者们推卸责任的一种卑劣借口。与像吕后那样参政、议政以及乱政的女人相比,她应是被舆论伤害者中最无辜的。有句谚语说得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因此,吴国的灭亡不是因为美貌的夷光,而是因为吴王夫差的刚愎自用,使得伍子胥愤然而死,而重用伯否则注定了吴国的灭亡。一个国家的灭亡,首先是君主是否贤明、知人善用。因此,光凭一个女人的力量又怎能使一个国家灭亡呢?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建立功臣名册上总没有女人的芳名,而一个朝代的消亡几乎都有一个女人来顶罪。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周幽王为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以致后来犬戎入侵诸侯不援,从而导致了周的灭亡。这亡国之罪当然就算在褒姒头上了。人们似乎忘了那昏庸愚蠢的幽王作为一国之君是如何的享乐欢淫,他作为君主又岂会不知“烽火戏诸侯”的后果。褒姒的一笑“倾国倾城”使她背上了千古骂名。后人只知她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或者说是刻意不想知她不笑的原因。可谁曾想过,她笑,也许是那袅袅的烽烟让她想起了家乡的炊烟,想起了纯真无忧的少女时代;也许是那袅袅的烽烟让她更看清了幽王的昏庸,她为国家和人民将面临的命运而悲伤地笑;也许是那袅袅的烽烟让她想通了:与其受暴君统治,灭亡也许不会更坏到哪去,于是她释然地笑了。几千年过去了,谁也不是当时的亲历者,谁也看不到她笑里的含义了。但亡国的罪却因她这一笑而定在了她的身上——周朝因她一笑亡国,真乃神迹也。

    旧时代的中国,男尊女卑已不仅仅是一种地位现象,它还渗入到了当时的文化等各个领域。如文化方面,众所周知的成语“红颜祸水”为什么说漂亮的女人是祸水呢?就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不过是男人们习惯刻意将责任推给红颜们承担的惯用好借口,而这借口却近乎无理。美丽的事物令人赏心愉悦,当然美丽的东西有的也有毒。但是只要你心无贪欲,毒素又岂会加害于你呢。再毒的美丽事物只要你对它无贪欲,即使天天看它它也无害,就如那美丽的罂粟花。而一旦被贪念和欲望主宰,人参也是毒。要知道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内在因素。

    被后人骂了几千年的头号祸水妲己——一个妖媚无比的绝色女子。她替纣王背了几千年的骂名。可他们都忘了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岂能凌驾于男子之上,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她妲己凭什么能让商纣王变成她怀里的猫咪。残暴的纣王可不是个能随人差遣、哄弄的宠物。他们当然知道男人的尊严和威望是不容妇人损伤和颠覆的,也更不会让她们凌驾于他们之上。他们只不过是利用美艳不可方物的妲己做暴虐、昏庸的纣王的替罪羔羊。当谎言说了一千遍后也就成了真理。

    亡国的美人总是免不了怨露凝花颊的命运。正所谓“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梦里人。”14张丽华如是,西施如是,息妫如是,褒姒如是,妲己如是。说她们是“红颜祸水”不如说她们是“红颜薄命”最后她们都为那些犯错的男人而死,落得个凄惨的下场,死后还要为他们承受骂名。若她们真有倾城之能,世上恐怕就不只一个武则天了。她们完全可以翻身做自己的主人,又何需如此辛苦、卑贱地依附、争宠、卫宠。君不知伴君如伴虎邪?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男尊女卑时代的女性获得男人的宠爱是她们获得那可怜的幸福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似太真、夷光、褒姒、妲己般伊人,或贵丽若牡丹、或艳若粉桃、或淡若幽兰、或妖如海棠。在那无地位可言的时代也只能被人轻薄,被命运轻薄。若可以,她们也许宁愿无娇媚之容,只求免去当世的苦和后世的诟骂,当个不起眼的平常女子。虽同样卑贱,但至少不会“红颜薄命”也不会活得如此辛苦——连死后也不得一缕清香。千百年来,世人的诟骂超过了她们该承担的。而那对此应负主要责任的男尊们却得以躲在裙下看她们为自己承受讨诛之缶。

    男尊女卑表现出的极度不平等还体现在历史对名垂千古的男女的不同评价上。一个国家的安宁有时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有时也需要红粉佳人柔情扭转局势。这千古青史有英雄的鲜血,也有美人的热泪。汉代对抗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的事迹至今仍广为传诵。而花容月貌的昭君为了和亲毅然远嫁番邦。她“一身连朔漠”为汉换来“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虽后人在其墓碑上的刻诗对昭君出塞和亲有了较公允的论断,然而她仍未能与卫、霍同等列入史册。昭君出塞的功绩在当时还比不过卫、霍之将们对匈奴的一场胜战。这是男尊女卑导致的不公,是制定男尊女卑制度的男尊们一手导演的舞弊,更是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地位以防凤舞九天的惧怕心理而利用特权加以欺压的又一桩小事而已。他们害怕女性与自己平起平坐,更害怕她们超越自己而使自己至尊的地位动摇。更何况,依靠女人来获得和平及自身地位的保障是他们的耻辱,这是不利于他们尊者形象的丑闻。若承认昭君的伟大功绩不仅有损其威严,更有可能动摇他们至尊的地位。由此可见,男人的自私、懦弱也是导致历史欺凌女性的祸首。人总是在惧怕和危机中本能地寻求最利于自身安全的方法来摆脱不利的处境。而男尊女卑制度则是统治阶层最有利的捍卫武器。如此,昭君与卫、霍之将们的不等对待自然就发生了。

    由上可见,男尊女卑与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血肉相连,也渗着女人的血泪。当然,我们谈古时的男尊女卑主要是为了带着历史的眼光去读透那些远去的历史。男尊女卑是那个时代的地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弄懂它、透过它看诗看文,读经读史,我们才能理解得更深、更透彻,才能够不带任何偏见地从诗文中看到历史的原貌。

    注:1诗经小雅斯干

    2邺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有酒,河水凂凂。燕婉之求,籧篨不殓。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3鄘风君子偕老

    4朱熹诗集传

    5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6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

    7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萧

    8元代才女管仲姬你侬我侬“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咱俩一齐打破。重新加水,再搅再揉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9唐代步非烟之诗“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云行。”步非烟是唐懿宗时洛阳城中一著名瘦美人。

    10礼记本命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11宋代郑獬之诗

    12唐代罗隐之诗

    13华浊水编著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全记录(一),第48、49页

    14清人袁枚写张丽华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