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庄不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唯。”贾诩躬身领命。

    刘协看向杨修。“德祖,你亦如此。”

    杨修正听得入神,见天子提到他,连忙躬身致意。“陛下所言,臣深有同感。之前陛下之问,臣时时在心,未能有解。如今文和先生入朝,臣正当时时请益,或许能有所得。”

    刘协坐了起来。“江山代有才人出,朕相信,只要你我君臣同心,不仅能救大汉于危难之中,再现卫霍横绝大漠之壮举亦非不可能。”

    杨修立刻正色道:“陛下,卫霍横绝大漠固然威武,却是劳民伤财之举,不可效仿。”

    刘协笑了起来,摆摆手,示意杨修不必紧张。“德祖,卫霍横绝大漠的确耗费巨大,但是不是劳民伤财,却当再论。别的不说,这四百年来,通往西域的商路赢利几何,你能算得出吗?”

    杨修一时无语。

    刘协看向贾诩。“文和先生,你说呢?”

    贾诩平静地点点头。“陛下说得对,杨侍郎说得也对。”

    杨修翻了个白眼,嘴撇得像。

    贾诩接着说道:“陛下说得对,是着眼于长久。杨侍郎说得对,是着眼于当前。诚如陛下所言,这几百年来,通往西域的商路赢利无数,至少十倍于当年付出。但孝武皇帝征讨四夷,不仅将七十年积累消耗殆尽,更使民力枯竭,户口减半,诚非陛下所宜效仿。”

    刘协追问道:“文和先生,可以兼得之法?”

    贾诩沉默了片刻,摇摇头。“恕臣愚钝,鱼与熊掌,似乎只能取其一。”

    杨修忍不住问道:“那你取什么?”

    贾诩瞥了杨修一眼。“我趋利而避害。”

    杨修不屑地哼了一声:“本以为先生凉州智士,当有高见,不想却是乡愿之见。”

    贾诩无动于衷,仿若未闻。

    刘协也没说话,他觉得贾诩虽然求生欲极强,却不会在这个时候用这种两面逢源的说辞来敷衍他,只不过他习惯性的说得隐晦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测试,即是对他的,也是对杨修的。

    乱世不仅君择臣,臣亦择君。

    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贾诩的用意。

    贾诩看似没态度,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

    对他一个凉州人而言,当然是取凉州有利。若非霍去病取河西走廊,置四郡,他现在就是蛮夷。

    作为一个谋国之大者的天子近臣而言,依然是取凉州有利。因为受苦的是一两代人,而得利的却是子孙后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极力反对弃凉之策。

    于公于私,弃凉都不是正道。

    刘协看懂了,却没有说。他轻咳一声:“朕或有兼得之法。”

    “哦?”杨修诧异地看了过来。

    贾诩也抬起头,充满期待地看着刘协。

    “为长久计,河西当取,自不待言,但如何取,却有待商榷。粗略言之,当有二策:一是任贤与能,不求胜于一时。有如卫霍者,则信之用之,以尽其材。如李广利者,则弃而不用,免作无辜牺牲。设使李广利不行,而李陵见用,焉有燕然之败?”

    贾诩微微颌首,眼角露出浅笑。

    杨修听了,也点头附和,又问道:“另一策呢?”

    “国之财赋有用,既有军事之急,则其他方面当励行节俭。孝武皇帝以天下三分之一财货充山陵,大可不必。至于求仙问道,挥霍无度,就更不值得了。”

    杨修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看向刘协的眼神复杂怪异。

    贾诩也有些吃惊,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陛下所言,自是至理,只是非议祖宗,诚为不妥。大汉以孝道治天下,这……”

    刘协毫不客气的打断了贾诩。“那文和先生当面反驳朕,就妥当了?”

    “呃……”贾诩也语塞了,神情尴尬。

    “你们看,这就是悖论。”刘协笑道:“依孝道,子不得议父。依臣道,臣不得议君。当年夏侯胜非议孝武,大臣背地里赞同,却不得不治其罪,何其荒谬?”

    刘协瞥了杨修一眼。“相比于当面称尧舜,背后称桀纣,朕倒宁愿大臣皆如君家侍中,当面直斥先帝,而不是背地里摇头叹息,至少先帝还有当面对骂的机会。”

    杨修神情窘迫,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贾诩却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奇当面斥孝灵皇帝与孝桓皇帝不相上下,孝灵帝回怼以君死必有大鸟至的传奇,他也是听说过的。如今见天子说得这么坦然,还用来回怼杨修,不免哑然失笑。

    虽说天子此举有失礼之嫌,却也直率得可爱,与那些迂腐虚伪的关东人不同,倒是和性格粗率的凉州人有几分相似。

    当然,更让他满意的还是天子提出的两策,不管是选贤与能,还是励行节俭,都展示出他中兴大汉的决心和意志,绝非一时意起的空言、大言。

    有此雄心,那些繁文缛节不从也罢。

    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遵循那一套温文尔雅的儒家礼仪,能中兴大汉吗?

    第三十七章道理和南墙

    杨修年轻气盛,向来以不羁为荣。

    贾诩年近半百,但他出身凉州,又整日与凉州将士为伍,难免沾染了些粗野习气。

    刘协虽生长于宫廷,但董太后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灵帝好胡服胡食,也不是什么守礼之辈。刘协这些年流离失所,儒家教育时断时续,礼节方面也不太严谨。加上皮囊之下还藏着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惯于吐槽的有趣灵魂,口无遮拦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