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岩游记

八毫克的中南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八毫克的中南海文集最新章节!

    一,出发前

    下了夜班回到宿舍一觉睡到下午四点多,朋友詹长精打电话询问下午什么时候登岛,我这才想起来,这个倒班休息的两天时间里原本打算租船去宿舍对面的海岛上露营过夜,计划钓鱼,烧烤。我当时就木了,还没有找好船,更没有谈好价格。计划中的事情就在我们俩都以为对方把事情谈妥了,只等付钱上船,迎着海风唱着歌儿就登岛了的情况下流产了。

    一起相约在西北拉面吃面,坐在餐桌前,两人都觉得惋惜。多好的天气,刚好的休息时间。下一个倒班就来台风了,再下下一个倒班天气就变冷好多,登岛的事儿越来越不现实。

    吃面的时候,我顺便提起了一个叫海月岩的地方,就在距离我们宿舍四十公里开外的地方,不是很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或许还没开发,或许正在开发中。网上搜索的资料有限,图片更有限。上次我们骑行云霄乌山天池的时候路过,因为时间原因没有上去瞧一眼。

    詹长精没有表现出上次骑行天池时的兴奋和期待。海月岩就像一个没有名气的还未出道的小明星一样,不足为它充满期待和激情。

    回到宿舍,电影,小品,综艺节目换着看。实在无聊。上班的时候渴望休息,休息的时候又无事可干,无聊郁闷。一个晚上六七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就献给了网络和电脑。

    十一点左右上床睡觉,一夜无事。

    十月五日早上将近九点钟,詹长精叫醒了熟睡的我,说:什么时候出发去海月岩。我一听,再次木了,反应过来说:我感觉你昨天似乎没多大兴趣,我以为你不想去了。

    他只说了一句:我在宿舍楼下等你,就走了。

    我下床快速的洗簌,心算着时间够用不够用。因为是短途骑行,整理必须的骑行装备之后,背着背包就跑下楼。在下面便利店里买了口香糖,三瓶水,一瓶格瓦斯,面包,香肠,鸡爪,咖啡和饼干。也不知道能不能用的上,抱着有备无患的态度采购。

    跨上车,骑出去的时候,詹长精也已经准备好。

    还是和上次一样走路过的村子里买相机电池。

    二,在路上

    正式出发应该算是九点四十多了。

    今天天气不错,虽有阳光,但十月份的阳光已没有暴晒的酷烈感觉。热热的,像洗澡时的热水漫过全身。有海风不断吹来,中和了阳光的热力,甚至有点舒爽的感觉。

    我和詹长精上班的地方是在漳浦的古雷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连接。古雷半岛已经开发有三年多了,但是出港的唯一一条公路至今还没有修好,路上往来的工程大卡呼啸而过时灰尘铺天盖地,像被浓雾包围。大卡车的喇叭声常常惊的我一个哆嗦,差点掉下车来,然后我无比愤怒的向疾驰而过已经看不见我们的司机竖中指。公路一侧百米之外是大海,海风吹来,咸腥的味道似有似无,但阻力明显。这次没有选择走附近村子的水泥道,就是想熟悉一下出港公路的线路。

    好不容骑出半岛的出港公路,在一个叫溪仔墘的地方的一棵大榕树下休息,看了看码表,刚好二十公里多一点。用时不到一个半小时,逆风的情况下这样的速度可以接受。短途,来回才八十公里不到,况且现在才十一点多,我们一点压力都没有。詹长精说这次骑行就算野外拉练,为我们下下个倒班休息时骑行东山岛做做准备,铺垫铺垫。我表示认同。

    此时我们依然对海月岩的期待不如去乌山天池的那一次。

    本打算在杜浔镇吃中饭。只见詹长精像上次一样,直接穿过主街出了镇子,我以为跟上次一样又要挨饿向前,有点埋怨,不情不愿的尾随。

    出镇子几百米之外,我们看到一家农家饭店。坐落在一条河边上,门口有几株高大茂密的榕树,阴凉下停了几辆摩托车。正在炒菜的香味诱惑着还没有吃早餐已经很饿的我。我们果断决定就在这个小饭店就餐。

    一盘青菜一盘杂鱼,每人一碗排骨汤。排骨汤十块钱一碗,真是超值分量,味道还不错。青菜炒的比我们食堂不知好上多少倍。几分钟之后,所有盘子和碗全部吃光吃净,只需老板用水冲一下即可。运动以后的人的食欲都不错,吃嘛嘛香。点了一根烟,拿出手机开始查询路线,这才知道不知不觉我们挨饿又向前走了好几公里,距离海月岩只有十公里不到,而此时还不到一点。我们显的更加轻松,没有压力,甚至加长了悠闲的休息时间。不像上次骑行天池,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赶时间。每次休息吃饭时,一查路线,算完余下的时间,我们俩的心脏都会紧抽一下。似乎路是越走越长,沮丧的难以言说。

    我不断打量观察这个开在路边坐落在河边的小饭店,简陋,寒酸,但生意不错。此时和我们一起吃饭的是附近的民工和小型运输车的司机们。他们像我一样也不断的打量我们。像我们这身打扮和撑在外面阴凉下和他们的摩托车比肩的自行车,估计又在想这是两个吃饱了撑得,闲着没事做的小年轻。这种眼神我见过太多次,上次在云霄车站坐车的时候,那个客运大巴司机同样的鄙夷的眼神,只不过他耿直豪爽,直接开口笑说我们俩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我们只好傻笑,辩解说:上班无聊,出来散心。

    店里的墙上贴了几张纸画,有点老旧发黄,名字是光荣之家,画里是毛主席的画像。这种画已经很少见到,只有在这种偏僻老旧的房子或是堂屋里才能看见。

    我和詹长精休息够了,商量着一口气直达目的地,中途不再休息。

    接下来的这段路是我上次骑行天池游记里提到的那段最为美好的骑行路段。公路两侧一家挨着一家的苗圃,高大茂密的榕树枝繁叶茂,直伸出公路,两侧的阴凉拼凑起来,就像一条绿意浓浓阴凉森森的甬道。阳光被枝叶割离成碎碎的光斑,铺洒了一路。

    出了沙溪镇不久,公路边一个电线杆上面一个大牌子三个字:海月岩。我们驶离国道,进入海月岩风景区的水泥道,记得还得穿过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一路向上,海月岩的风景开始一一呈现在眼前。

    三,登山

    沿着水泥路向上,路被两侧的山峦夹着,林木逐渐郁葱密集起来。水泥路走完,一条小河,河水豆绿色,河面上飘落着细枝枯叶,穿过一座小桥,向下游一个水潭流去。小桥另一侧是柏油路,路面干净光滑,黑黢黢的,从山底开始盘旋而上。我们骑过小桥,沿路而上。第一个弯,勉为其难的挣扎着上去了,一段百十米的平路之后是一个极陡的上坡。我妥协,下了车,开始往上推。从路的新旧程度和周边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出,此处正在开发整改。

    沿路都是林木和山,有时一个拐弯之后一块硕大的石头突兀的出现在眼前。周围几棵树木和盛开的小花,蓝天白云下,独有风韵,让人惊喜不断。

    一直走到山门前,詹长精已经坐在山门前的排水道沿上休息等我。此刻他的心情相当不错,一路上来的风景虽算不上雄奇旷达,蔚然壮观,但确实别有风韵,养眼舒心。此刻的海月岩给我们的感受已然超过我们的期待,惊喜之余,一扫出发前的疑虑和猜疑,值不值的答案已无意义。

    汇合之后,在山门前留影,继续前行。

    四,海月岩

    海月岩的主体建筑在我们骑行几分钟,上了一两个坡之后出现在眼前。

    几块大石头,大的出奇,夹杂在几颗大榕树枝繁叶茂的华盖下,石头上有石刻题字,说不出哪里好,看着就觉的有意思。继续向前,一座石砌的二层建筑横亘眼前,一排的石柱下几间房子,像是储物的功能,门口放着垒好的木柴。逐右侧石阶而上,脚底下依然是巨石,面前三块大石头拼凑成拱形,下方一个木门,木门入口处上方的石头上刻着“地藏王殿”四个赤字。依台阶而下,一方巨石为顶的小石屋出现在眼前,门柱皆为石质,里面铺红色地砖。殿里供奉着地藏王菩萨,供桌上正燃着香烛,一股清心明净的香气。出门,发现一株榕树的枝桠已伸进小小院内,阴凉处碎光斑驳,院墙皆为巨石围成,一股庄严神秘感,一种巧夺天工的感叹油然而生。

    出地藏王殿右侧巨石叠加,有如是观和重兴海月岩记的石刻题字七十多字。还有一重石门,进去是一间石室,石门的门框上刻有一副对联曰:入此门生惭愧想,履斯地发菩提心。旁边石壁上刻有四个赤色大字:引人入缘。另一头刻有:鸟语空空谷,松荫寂寂门。

    进入石室,里面供奉着关帝爷,正对门的整面石墙上都是题字,年代看来挺久远,繁体字很多。后来网上查资料才知道此处石刻为:大兴建海月岩碑记,以及海月岩内外十景刻石。这处石室也是巨石为顶棚,与地藏王菩萨的那块巨石同属一块。称:梁山神祠。

    出了这间石室,顺着台阶而下,就到了海月岩正殿的小广场上。正殿里供奉释迦如来。这座主殿不大,和一般寺庙的主殿比起来小了许多,但它依巨石为顶,依山而建,小巧玲珑,别致独特。广场上绿荫成片,高龄老榕树依然苍劲虬髯,枝繁叶茂,肆意生长,将枝桠不断的扩展伸出,绿荫也就不断的延伸至小广场的周围。给予了主殿一股绿意盎然的古朴与恬静。小广场中央有香炉,有供案,案上有水果有香烛燃烧。一种祥和与幽静在心底慢慢升起。面对庄严肃穆的主殿和往来跪拜的香客,人突然变的安静,虔诚,真挚起来。

    这就是海月岩的全部建筑,在一旅游指导的牌子上才得知海月岩一名的由来:它是以天然石棚构筑而成,巨石长约三十米,高约十米,形成一个深宽均约十米的石室。于东面构筑墙体,石门,形成了一个三开间的佛典,主殿奉祀释迦如来,右殿配祀伽蓝,左殿配殿有密洞通往岩寺顶部。每当中秋月明,月光照在岩寺前的羊角潭中,会返映到如来胸部,蔚为奇观,称“月升朗佛”寺门框上也写到:“天地生成石布兰场真佛境,江山毓秀波呈海月照禅心”再加上“梁山神祠”的人工构筑的门廊,海月岩由此而来。

    由于年月久远,羊角潭是早已不在。跟着“月升朗佛”的景色已然成为历史,今人再也无法一睹这一奇景。

    主殿右侧是一座二层土木结构的小阁楼,为沙弥阁,清统治年间由僧人珠衣所建,后改为观音阁,称东碧寺,是为尼姑修行的地方。庵前有一棵五色茶花,据说已有百年历史,至今年年开放,且花开五色,娇艳欲滴,为尼姑为主的东碧寺增添了一份神秘温柔的女性色彩。

    我们转到此处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来此之前仓促草率,只当拉练,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且院内各种花草郁葱茂盛,绿叶红花随处可见,并不仔细辨认花开五色的奇异茶花。只是后来回来的时候越发感觉海月岩的历史文化有得探究,为写此篇游记查阅资料的时候才看到这段。特此补上,供以后前去游玩的人有所重点与主次。

    出了东碧寺继续往右走,就看见一座塔,七层,琉璃黄为主,不是古代遗迹,是今人所建,由铁质的门,和装饰塔身的瓷片可以看出。正门门楣处写有功德塔三字。这塔略显突兀,特别是在这古意盎然幽静古朴的建筑中,显的不匹配,特别显眼。所以仅拍照一张,就匆匆离去。

    顺着两侧巨石夹缝间的石阶往下,一侧有水泥栏杆,涂着木质的油漆,真假难辨,扶着栏杆往前,小径边上一方圆石上有石刻,一副对联曰:东方阿閦佛,西方弥陀佛,旁有性德两字。性德即仰楼和尚,海月岩寺庙的主持,大部分的建筑由仰楼大师做主持时完成,后面会详细讲述对海月岩寺庙有卓越贡献的两位和尚:仰楼和珠衣两位大师。对联的横批是一串梵文,看不懂,我问身边的朋友詹长精,他也摇摇头,我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些梵文是什么意思。后来回来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佛家的六子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孙先生就是被如来用这六个字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久。

    在美国人彼得马修森写的旅行游记小说雪豹里,在北行这一章节的“十月十六日的日记微笑篇”里有提到过这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徒每天念一次,在害怕,紧张,遇到心魔纠缠的时候可以持续不断的念,因为藏传佛教徒相信此经咒召请任何神明都可以得到慈悲的关照。此经咒是献给“大悲神主”的,所以在西藏地区这六字真言的经咒常刻在法轮,经幡,玛尼石和玛尼堆上。“大悲神主”是藏传佛教里西藏的守护神,在我们的汉传佛教里即“观音菩萨”对印度教徒而言它叫帕德马帕尼,梵文叫阿缚卢枳多伊温伐罗,即“观自在”的意思。跟一切菩萨一样,阿缚卢枳多代表各宗教的神秘主义者所追求的“内在神性”也被称为“观自在菩萨”

    这六字真言可翻译为:“唵!莲心的珠宝!哞!”深沉且可产生共振的“唵”音代表古今中外一切的声音与寂静,永恒之吼,也是纯净生命的大圆寂。若以指定的震颤音念出来,可召唤此外无法表达的“万有”“嘛呢”是“空寂”的金刚钻——超越一切物质甚至反物质,一切现象,一切变迁的不灭原始生存元素。“叭咪”——莲花芯———是现象,轮回的世界,随着灵性的进程而开展,在虚妄的叶片下被揭露,亦即不离日常生活却在其核心的涅槃珍宝。“吽”字面上没有意义,可有多种解释,也许只是一个有节奏的劝诫,为经文收尾,鼓舞诵经的人,宣告生命存在或现状如此,以佛陀圆觉那一刻触摸大地的姿势为象征。

    简单而言之此六字真言至心念持可消除六道轮回之苦难。这六道不是火影忍者里的佩恩六道,佛家六道所言:阿修罗,天,人,恶鬼以及畜生。人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所以佛家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造善业者得善报,得天,人二道。造恶业者得恶报,得地狱,恶鬼,畜生中的三道。

    再通俗些说,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里那个骑飞马的美女持剑大喊一声:希瑞,赐给我力量吧!等同此意。

    我和朋友詹长精在读那副对联的其中一联时,即:东方阿閦佛。第四个字,我以为是繁体字的众,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那个字读chu,三声。阿閦佛,即:不动如来,是梵文音译,意为“无嗔恚”

    这边侃的有点多,言归正传。

    我们沿着山间小径继续向前走去,既是放生池,也像是今人所建。有桥有池,池边有柳树。但咋看之下就是觉得不顺眼。不知是我挑剔,还是今人所建东西多为败笔。不考虑周围环境和整体布局,找着空就下手建造。现代社会里常见的水泥,瓷砖,明晃晃刺啦啦的就突然出现你眼前。刚刚还在百年历史的建筑里欣赏纯土木结构,或依山傍水利用自然恩赐的天然石材或环境而建的寺庙,让人感叹流连古人的雄奇想象力,与自然和谐一统的建筑理念。出了门,现代建筑令人感觉突兀不适,甚至沮丧。我们本来就是来自水泥森林的城市,好不容易逃脱了出来,又见,恨之。

    放生池也没有去,沿着小径继续向前,小径旁有竹林,翠绿挺立,绿意盎然。小径似乎没有尽头,继续盘旋而上。我们就在周围的绿色林木种穿梭向前。一直走到一个名为:落伽镜的巨石前。巨石面朝大海,即东山湾的万顷波涛。巨石上刻有观音浮雕像,脚踏祥云,也像是海浪。浮雕简洁流畅,徐徐如生,菩萨端庄慈祥,普度众生。菩萨像前有石案,香客供有香烛。

    浮雕石刻是石窟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石窟起源于北方的石窟寺,大多在山中开辟修建寺庙,以诸多的石雕石像组成佛像群体,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石窟等等。佛教南传后,由于南方坚硬的花岗石不易于雕刻,加工困难,无法照抄北方工程浩大的石窟形式。后来人们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创造出南方类型的石窟文化,以天然的石棚石洞为作为佛殿,雕刻石佛和众多的碑刻,都是对北方石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海月岩的大量石刻和落伽镜以及其他的碑刻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如对佛教石刻雕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读梁思成先生的大作佛像的历史,里面有详细的图文资料,难得的一本好书。

    往下朝着大海方向走,无路可走,一块石头被水泥栏杆围圈起来。此处视野开阔,背山面海。面前是东山湾和漳江,万千民居以及大小无数的海产养殖场。让人休息之余,突感心胸开阔,无限豪情。目视所及之处有塔一座,旅游指导的牌子上注明此塔曰:石矶塔,属海月岩外景之一。屹立于漳江江心,塔高三十米,七层,上刻:“斯文永昌”四字,塔身中空,可攀登。漳浦县志记载此塔由来:此处原来有一石笋,后被雷击所毁。清嘉庆年间,里人以地关形胜,构此石塔一代之,称“石矶塔”从此高度看去,塔确实显的小了许多,但有漳江和东山湾的背景衬托,显的遗世独立,卓然自挺于激流冲击百余年而岿然不动,让人不由感叹。

    再次经过落伽镜的菩萨像前,越发觉的此景妙不可言。如此山川海势真是佛家弟子修炼的绝佳选择。可想象一下前不久刚刚过去的八月十五的晚上,一轮明月高挂海上,万顷碧海波光粼粼,石矶塔高耸屹立,漳江缓流入海,山川宁静,菩萨慈眉善目,在此打坐修炼,岂有不悟明道之理!

    五,仰楼和尚和珠衣和尚

    由山间小径带着往前,弯曲迂回,在顽石和林木以及盛开的野花之间往来穿梭,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探寻追究的深意

    在一座简朴稍显久远的墓前停留,墓为花岗岩雕刻的仿木结构,掩映于翠林红花中,有长方形墓碑一座,上刻有:仰楼和尚真隐之处的字样。想必这就是海月岩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的仰楼和尚的墓葬。

    海月岩在南宋咸淳年间就有僧人在此修建庙宇,参佛悟道,寺庙有一定规模,田产也有不少。到了明代中期,寺庙衰败,嘉靖年间,寺庙所属田产被官府拍卖殆尽。岩寺破落,堂室残败,风雨不蔽,碑石委地,僧人星散。明万历年间,漳浦兴教寺和尚性德经过此地,不忍佛家境地如此惨败颓靡,就出资赎回,几经重建,就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规模。

    性德和尚,十都留塘人,俗姓曾,法名性德,别号仰楼。来海月岩开创佛家基业时与父母一起,估计是全家修行。仰楼和尚后来圆寂与父母同葬此山。海月岩大部分的石刻题字均出自仰楼和尚之手,可见仰楼和尚的才华的确不一般,诗画都有相当造诣,可见古时和尚的修为比今人的和尚要强上千百万倍。他的墓葬两侧的石墙上有对联曰:日玩千江水,夜观万盏灯。山依人出色,海得月光辉。为他母亲写的对联曰:寸草心怀哺劬恩未报,九泉地报椿萱根本同归。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在一位修持佛法的僧人来说,这点有六根不净之嫌,但作为一个人让人不由深感其孝心。

    第二个对海月岩寺庙做出一定贡献的是珠衣和尚。他是清光绪年间生人,与仰楼和尚的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处。他父母早逝,艰难困苦之际,投奔海月岩,得到师傅的同意之后,带着父母的灵牌上山奉祀,一日不敢懈怠。削发为僧后并成为海月岩寺庙的主持。同治六年,雷雨损坏佛堂,他便开始筹措资金修缮。重修澹云室。此前的澹云室建于明天启年间,珠衣重建于清同治七年,有碑为证。他除了重修澹云室之外还修建了祖堂和沙弥阁。沙弥阁即现在海月岩的东碧寺,即海月岩右侧的建筑。

    离开仰楼大师的真隐处,继续向前,去了知止洞,巨大岩石上有石刻曰:明农渔旅。在石棚下有一无头佛像,佛身端立,佛像前有燃香一根。走出巨石间还在想:明农渔旅是什么意思。后来回来百度搜索,只有明农的意思有劝勉农业,尽力务农之意,没有查出这四字之词什么意思,很遗憾。如有机会一定请教高人。

    所有全部景点转完的时候大概下午三点左右。漫步回海月岩寺庙处后,又和几个90后小孩一起爬山,打算登顶海月岩寺后的最高处的那座山峰。山峰最高处是两个叠加的巨石。当我们攀爬至无路可走时,才发现没有通往山顶的路。考虑了一会儿决定冒险一行。爬上两棵树,借树的高度攀上了山顶的一个由巨石组成的小平台。

    登高望远,蔚为壮观,惊叹不断,惊喜连连。天高云淡,蓝天白云下坐在巨石上,吹着海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与周围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的起伏山峦,征服高山,超越自我的自豪感不由的从心间冒出。心中感叹道:果然最美的风景总在最危险处。

    一阵狂拍留念之后依依不舍的下山。

    六,返程

    下午四点半,在夕阳余晖下开始返程。回家路上上一个小坡的时候大小腿同时抽筋,从车上摔了下来,整个人躺在公路一侧,大小车辆差点堵塞,也差点身葬车轮之下。还好在朋友詹长精的及时帮助下,脱离危险,慢慢恢复。一路相互照应至宿舍。上路旅行,多一个伴多一分照应。在此再谢谢朋友詹长精的帮助和一路上的照应。

    下次骑行东山岛之前的全部的业余时间用来锻炼,希望骑行东山岛的时候不会再出现危机人身的意外事件。

    2013/10/10,于漳浦腾龙公司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