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乌山天池

八毫克的中南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八毫克的中南海文集最新章节!

    就像我朋友阿毛说的,如果没有人陪我骑车,我一个人很难下定决心骑车上路去旅行的。

    自从去年骑了厦门至武夷山这个小长途之后,再也没有骑行过超过一百公里范围之内的旅行。每天上下班,来回大概四五公里左右,除过买菜买烟买酒,偶尔去滨海公园骑骑。我记得码表在被那些好奇的托奇员工按坏之前,我的总里程是1400多公里。

    有时骑上车的时候看看码表的总里程,就想起了在骑行厦门至武夷山的时候半路上遇到的救命恩人提莫,他帮我补胎,完了之后指着他的码表给我看,整整3000公里,我当时还不到400公里,差了人家六七倍。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对不起我的自行车,跟着我确实委屈了它,只能在厦门海景城附近的菜市场,小卖部,村子里的石板路上见识见识,最远也就滨海公园那条柏油大路。说是山地车,真正的山地地貌和路况还没真正遇到过。我很会自我安慰,告诉它,也告诉自己,总有机会让你我共同体验的,因为我从来没死心过。

    跳槽换了工作之后,我发现公司有很多山地车,美利达和捷安特还有喜德盛的。装备挺专业,但就是不知道是上班专用还是兼有外出骑行的可能。后来有一次跟一同事聊天,他聊起我停在外面的车,顺带着就勾起了我那段小长途的光辉往事。我是一个诚恳诚挚,纯粹简单的人,毫不吝啬的讲述了我的那一段光辉事迹。除了讲述事实之外,为了凸显个人魅力,增加个人崇拜感,我承认我虚构了一些跟美女有关的事,事是真有,但没有那么玄乎,再就是稍微多加了将近几十公里的行程,给我的体力加加分之外,其他就没有在乱说什么了。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同事,也就是这次一起骑行乌山天池的这位朋友,和我一样的兴趣爱好,喜欢骑行,喜欢自由的状态。除了装备没买之外,一腔激情和热血,跟我当初刚玩时一样的状态。我们聊了很多关于骑行关于旅行的事,就这么一聊,他决定了要买车,买装备,还商量了要一起骑个短途。挺意外的,就这么随便一聊,聊出一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实在难得,也就欣然应承下来。虽然当时觉得有点勾引人让人陷入陷阱的感受。

    他的办事效率比我高,仅仅几个星期之后,就先后买了捷安特的中高端自行车一辆,后来网上买了帐篷,睡袋,防潮垫,背包,登山鞋等等。当我看到他的车的时候,我才认定他玩真的。我有点心虚,我骑车上下班的目的就是保持身材不要再横向发展,最后不可控。回家的时候儿子嫌我胖,老婆嫌我懒。儿子嫌我胖,我倒是不怕,我可以揍他,毕竟我现在当爹了,熬了将近三十年,终于有了这个权利。至于老婆,结婚到现在,都是她打我,我从来没敢还过手。

    言归正传,继续说骑行的事。骑行出发的时间确定了之后,我从网上买了修车的工具一套,打气筒一个,登山鞋一双,背包一个。原来那一个背包被老婆这次回老家背回去了。修车工具一定要买,这是上次那个小长途之后的经验之一。

    朋友詹跟我讲述了我们此次征服的具体目的地——乌山天池,位于云霄常山地区,隶属白竹自然村,位于乌山山顶。山高水清,风景优美,关键问题是还没有被开发,很少人知道,上去的人更少,冲着这点,我很心动。现在很多国内被开发的旅游景点,人造人工痕迹太重,把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往往弄的面目全非,看不出自然的美到底占了几分。更可气的是,景点管理人员把前来旅行的人当猪一样宰,门票收钱,上来以后的吃住行玩,狠狠的给你放血。本来是外出轻松,游玩一番的,最后被腰包的事儿扫了兴,玩不起来。毕竟我们都不是公费旅游或是像有钱人那样可以一掷千金的。

    我和詹是一个值,无需换班。下了夜班之后,休息三四个小时,中午两点准时出发。我对这个安排有意见,但没有办法,刚来才上几天班,人生地不熟,换班肯定不好换。基于经验我知道,如果休息不好,会影响骑行的计划。这次的骑行行程,在网上搜索计算出来大概80多公里,90不到。按照正常骑行的速度每小时20公里多一点的话,连续四个小时的骑行即可到达目的地,这是路况良好,途中无事发生的情况下。恰恰这次的出行大意就大意在路况没有探究清楚,所有计划被打乱,后来被动的接受现实,吃了很多苦头。

    星期二早上下了夜班,骑车回了宿舍,自行车检查了一边,没有问题。上楼将装备全部收拾停当,就抓紧时间睡觉。

    中午一点半被闹钟惊醒,换了鞋子,背着包下了楼。在超市里买了面包,香肠,口香糖一瓶,两包烟,两瓶水等。我们在宿舍楼前集合,相互帮忙将行李捆扎好,就一起出发。经过一个村子里稍大点的超市买了相机电池,一切ok,冲上大路,在中午两点多正是烈日当头,白花花的阳光下直奔向前。

    很快,宿舍楼,上班的厂子,就被甩的不见踪影。由于疏港公路还没有修好,重卡往来穿梭,这种嚣张的大卡过去之后,烟尘四起,一阵风能把人刮走。我们拐进村子里相互之间连接的水泥路上,匀速向前。

    村道两边是庄稼地,种了花生和水稻,开有鱼塘。鱼塘里的水是豆绿色的,清清的,有风吹起微澜,一圈一圈向外荡漾开去。鱼塘边上种有松树,叶子像针的那种。有仅一人可以通过的木板小桥横在鱼塘之间。时而穿过一段村道两边树木拼凑的阴凉小道,时而快速滑行通过一片稻田。路好,骑起来不费劲,很快穿过六七个村子,到了杜浔镇。

    杜浔镇算是第一个中转镇,我们各自买了一条毛巾,绑在手腕,擦汗用。老板好奇的问我们,哪里来去哪里。这种好奇的询问,上次骑行的时候已经经历太多,我已没有兴趣,但还是笑容可掬的回答了一下。门口抽了一根烟,就跨上车,再次出发。

    刚骑出不到200米,一辆女士摩托车紧跟在我后面左侧位置,两个小年轻在我回头的时候,赶了上来,和我并头向前,开车的小伙子用本地话询问我,我听不懂,只好摇头,说:说普通话可以吗?他说:你从哪里来的。又是刚才的问题,我笑着说古雷镇。他说:你准备去哪里?我说云霄常山地区的天池。他知道那个地方,然后把车的左手竖了大拇指跟我说了一个英语单词:beautiful。说完之后,一把油门拧的飚了出去,留下一团难闻的汽油烟味和灰尘还有我心里丝丝的自豪感。基于经验,我知道这种搭讪和突如其来的钦佩动作还会有很多。上次的小长途中,晚上在一个超市里买水喝,老板看见我风尘仆仆,装备奇怪的样子,特意走出超市和我搭讪聊天,无限羡慕的看着我的车,说:如果我没有这家超市和老婆孩子,明天我就跟你走。我们相互嘿嘿一笑了之,算是相互理解。

    杜浔镇至沙溪差不多八九公里左右,这是一段美好的骑行之路。路的两边是一家挨着一家的苗圃,培育亚热带特有的树种和花木。家家门口竖立着枝繁叶茂的榕树,一排一排,树杈上挂着苗圃的招牌和联系电话。往苗圃里看,有奇形怪状的盆栽摆在木制架子上,有正开的艳丽的三角梅,黄色蝴蝶形状的不知名花木。我还是喜欢榕树,因为它们的枝叶伸出覆盖了公路,接连成片的阴凉像一个绿色的专用通道,让我们免受暴晒之苦。我还顺带着想起了小学语文课本里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里那棵独木成林有五百多年树龄的大榕树。

    过了沙溪,穿过一个镇子,已是下午时分,阳光变的不那么炽烈,白花花的可怕样子渐变成橙黄色。一个镇子接着一个镇子被我们穿过。这些典型的南方小镇有着一种幽静恬然的静美之好,不像我们刚才经过的杜浔镇嘈杂纷乱,经济繁荣的物质表象让人心生厌烦和浮躁。

    这些坐落在山脚下的小镇,都不怎么大,主街道也就一里路不到。有静静流淌的小河,有粗犷原始的小桥,有简陋门面的小店,有悠闲老人在泡茶聊天,有小孩子只穿着上衣露着屁股在玩耍。有人刚下地,肩上扛着农具,走在已是橙黄的阳光里。每家门前有榕树,芒果树,白杨树或是桉树吧!还有三角梅开在石头垒砌的墙头。比杜浔镇动不动四五层的高楼好看了许多。可惜的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让无数这样静谧美好的小镇消失了。政府一味的推行他们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但他们从来没有询问征求过被改造建设的主体——农民们是什么想法,他们心中的新农村是什么样子。如一个个杜浔镇那样,笔直马路,高楼林立,商铺成排,就是没有绿化到位的公园,没有林荫小路,拥挤,肮脏,无序,混乱的样子,像一个无良投机客,人们所住的房子像一个个抽屉,棺材。我倒是希望永远不要城镇化,任其农村小镇自由发展。所谓的现代文明如杜浔镇,我宁可不要。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镇子,是碰到了一群放学的小学生。我正在爬一道不大的坡,他们骑着自行车在我身边经过。有人不断的打量我,好奇的眼神纯真无邪。有的蔑视我,意思估计是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山地车吗?在坡的三分之二处,我听见有人喊:加油,加油,中国队加油。我抬头向右看去,在高台的水泥路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石质栏杆上对着我狂喊,登上坡的时候紧接着是一个下坡,我没来得及回头,右手伸过身后竖了一个大拇指,表示谢意。刚开始溜坡,就听见他们在喊:减油,减油。坡溜到底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能边猜边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让我注意控制速度的意思。

    云霄县城外四五公里处,我们停下休整。朋友詹是第一次骑行,体力意外的好,我一直只能尾随,尽量不落下。休整的时候他才告诉我说膝盖处疼痛,而我只是隐约有点感觉。车停在路边的芒果树下,点了一根烟,休息休息。看了看四周,还是被两山夹着,走了好几个小时了,总以为下一刻就能走出这两座山的包围。山高林密,郁郁葱葱,时不时露出奇形怪状的圆形白色石头。起伏绵延的山峦像一队骆驼徐徐向前。

    朋友詹跟我讲,我们得加快速度,不然的话计划就乱了。稍作休息,连抽两根烟之后,我们继续出发,直达云霄县城。不曾停留,直穿县城。出了县城,骑过一个大v字型的坡,第一次因体力不支,下车开推。运气好,推到坡顶,又是一个下坡,一个长坡溜到底,我们停车准备吃饭。刚才直穿县城的时候我就想吃饭,但不见朋友詹有停留的意思,我只好尾随,不好意思开口。心里有点不服,毕竟我曾骑过一个小长途,吃饭的要求我不能主动提出来,不然跌份,特别是在一个新手面前,其实跌份早就跌倒家啦!

    在路边的一个小餐馆里吃饭,炒了一个苦瓜煎蛋,炒了一个青椒炒肉,来了一个花蛤酸菜肉丝汤。体力消耗很大,需要肉和汤来补充体力。在等菜上桌前手机搜索了一下剩下的路程,结果傻了眼,还有四五十公里,我一听就开始心虚。看了看时间,已是下午六点多钟,估计饭吃完,休息一下就七点整了。结果后面的事果然让我心虚到差点肾虚。

    七点多出发时,天已黑,打着电筒,一路快速骑行直至常山。离开国道,拐进水泥村道。向前骑行了不长时间,我停下买手电,出发时走的匆忙,忘了带手电。买手电时,小店老板问我去哪里,我说去常山。老板大吃一惊说,方向错了,不是往那边。我赶紧打电话给朋友詹,他已返回来找我。他跟我说不是去常山,是去乌山天池,白竹村。老板听了又是吃惊的说:白竹村,距离这边还有四五十公里呢?而且往前的路全是山路,没有路灯,一片漆黑。我有点懵了,怎么骑了一会儿还有四五十公里呢?怎么这路越变越长。坐在小店门口的一个小伙子说:我就是白竹村的,路还很远,那边没有超市,宾馆,旅馆。如果你们要登顶天池,估计明天早上都到不了。去天池的那段路全是山路,坑洼不说,还很危险。我和朋友詹互看了一下,道过谢之后,毅然出发,继续上路。

    小店老板和店外的小伙子没有骗我们,果然一路山路。有一个坡,至少四五公里长,盘山而上。我们一路推至坡顶,然后又开始溜坡。实在舍不得惯性,不想刹车,但晚上太危险,只能刹车减速,慢慢放坡。一前一后,我跟着詹的手电灯光往下溜。坡底的时候,月亮才从密林里钻出来,路面隐约可见,发白。月亮的清辉撒落在我们身上,洒在周围的庄稼地里和路边两侧的密林顶上。星星几颗,闪烁明灭之间,跟着我们移动。村道被夹在山林之间,像一条蛇一样蜿蜒曲折,穿梭在山顶,山腰和山底。在推行上另一个坡的时候,头上的汗水像是洗完澡一样往下流,流进眼睛里,眼睛酸疼,流进嘴里,咸咸的,涩涩的,滴到镜片上,镜片已经模糊。周围的虫鸣鸟叫,第一次感觉那么清晰,连续不断的直灌入耳,直入心底。有一种奇怪的鸟叫,低频,就像在耳边,连续鸣叫一分钟,稍事休息,又接着叫。第二次开始的时候总会猜测它什么时候开唱,总是猜不着,一开腔,就吓我一次。特别是走在密林深处,月光都穿透不进来的时候,我更是害怕。镜片已经模糊不堪,用衣服越擦越看不清,心里害怕,看黑暗处的地方,心里越害怕什么,看着就越像什么。朋友詹问我,你现在不会很害怕吧?我勉强笑着说,不害怕才怪。

    我的恐惧在滑行一个坡到底的时候爆表。看见路的旁边有一座石头庙,庙前站了四五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小孩。在点蜡烛,燃香,烧纸钱,还不断的跪拜。夜里接近九点多种,又是在深山老林,漆黑一片的境况下,谁能不多想呢?况且我们都是听着爷爷奶奶的恐怖故事长大的80后小孩。我紧跟朋友詹的后面,丝毫不敢怠慢,不敢落下。

    后面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碰到下一个有着灯光的村子一定要停下,就地找地儿搭帐篷休息。可惜的是,总是一两盏灯光之后,黑暗重新合上幕布,只有朋友詹车头上的那把手电的光亮照在路面上。慢慢的慢慢的,希望被现实的黑暗一次次扑灭,最后我终于听天由命加上漫不经心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龙文章说,中国人就是死在漫不经心和听天由命上,看来我也不例外。

    路上的时候,脑子不是像停转的机器那样平静而是风暴一般,什么想法,什么思绪都有。我想了很多很多事儿,曾经想过如果骑行这个爱好可以传给儿子,应该不错。后来又想还是不要了,听我妈和我老婆说,我儿子现在已经野的不行,天一亮,小人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窗外。吃完饭必须出门去玩,风雨无阻,害的我老妈下雨天的时候撑着伞站在门外。现在才一岁多一点,刚会走,跑,七八十公分的水泥台阶就直接往下跳。骑在他的那辆电动摩托车上,烦了的时候想下来,等不及车停下来,站起身就往下跳。把邻居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打的直哭,在他外婆家的时候也是一样,比他大两三岁的无论男孩女孩,发生冲突,就直接上手。看来我得让他练毛笔字,教他钓鱼之类的,磨磨他的性子。后来我又想,我挺对不住儿子的,在他出生的时候仅仅陪了他不到半个月,就来了厦门上班,这一走已经是一年多了。他长第一颗牙我不知道。他会走路,走的第一步我没有见证。他会跑了,我也没看见过。他会自己拿筷子和勺子,自己端着碗吃饭,我不曾教过他。想着想着就觉得亏欠他的太多。

    想着想着,我就在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亲人,有时我们觉得没有自由。为了自己,我们有时觉得太过自私,没有责任感。为了社会,我也没做过什么贡献。更别说国家,我一直在拖累她。那为什么还要恬不知耻的活着呢?活着难道就是为了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吗?如果不是,那应该怎么活法?如果是,那也太没意思啦!就像这次骑行一样,从头至尾它能有什么意思和收获呢?能改变什么呢?不过就是走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而已,无非就是自由了一小段时间而已,无非就是跟神经病一样发了一回疯而已,无非就是有了一次经历和一些照片,可以上传至空间给别人炫一炫,赢得一些关注,成为一两天时间里的焦点,让别人羡慕钦佩你,觉得你与众不同而已,我只能说这是虚荣虚伪。能彻底改变什么吗?不能。那这样做不是神经病是什么?为了逃避,对抗。逃避现实,逃避时间和逝去不曾找回的东西。对抗,对抗一种不满的生活状态,跳出圈子和熟悉的环境,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说到底还是扯淡。看清了一切又能怎么样?太多不可改变的因素,不是你看清了想改变,它就能改变的。难得糊涂,这倒不是一句扯淡的话,只不过问题又回到了起点。

    在大自然面前,唯一真切的感受是,人真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只不过人一直以为自己主宰着一切,自欺欺人而已。面对连绵大山,和上下盘旋的公路,我就在想,人再高,高不过一棵树,再壮,壮不过眼前的一座山,再坚强,一条村级公路的长度可以毁灭你的自信心,再柔,你也柔不过林深处的一汪清泉。纵使你是伟人一个,你能活过一座山还是一条河?就是一棵榕树也能活出你好几辈子的时间来。

    但人就是这样自大,像我又在想,是路,它就有尽头。

    对,我们到了一条路的尽头下车,是个三叉路口,有一个石碑竖在路边,上面写着革命老区白竹村。有一座两三层的建筑,貌似公家的地方。我和朋友詹商量,晚上是不是可以在里面搭帐篷。楼房的旁边是一件小矮屋,铁皮门,我们敲了敲门,出来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我们说明身份和来意,他让我们进房间里喝茶,顺便聊起了天池,他说,天池就在山顶,只不过现在晚上十点钟上去不现实。路很烂,只能推着车走,还需要照明。几杯茶喝下去,他告诫我们说,你们最好还是不要上去的好,明天这边有领导要过来视察,我们明天会封路的。要上,也要等到下午两点左右,领导走了以后你们才能上去。我和朋友詹听了以后,心凉了一大截。好不容易,长途跋涉的到了目的地,就睡一个晚上的帐篷,天亮之后打道回府,这不是搞笑吗?中年男子很客气,一直倒茶,我们继续喝了几杯,聊了聊天池的风景,他也说是不错,只不过还没有开发。我们说就是冲着它还没开发,开发了,我们倒是要考虑考虑来不来。

    朋友詹想买东西,中年男子给我们指明了前面村子里的路边有一家小卖店,平常关门比较迟。其他的小卖店估计已经关门了,像我们这种外地人,不可能把门叫开的。我们谢过中年男子,骑车下坡去了前面的村子,路上在想这个男人的话靠不靠谱。

    路边的小卖店所幸还没关门,我们进去和老板娘开聊,想了解更多有关天池的路况和资料。老板娘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到了天池脚下,现在上去不可能,明天早上再上,估计得最少三个小时。路全是山路,石头路,黄土路,一小段水泥路可以骑。基本上全部上坡,建议徒步上去。我体力基本透支,懒的一步都不想走。买了一盒烟,狂抽。不断的补充水。最后我和朋友詹决定就地搭帐篷休息,明天早上起来再议。问了问老板娘哪里有比较空旷的地方可以供我们搭帐篷。老板娘说他的邻居门前的空地挺大,可以试试看。我们买好了啤酒,花生,水和烟,就出门。老板娘似乎不放心,拿着手电跟了出来,主动帮我们问了问他的邻居可不可以在他家门前搭帐篷。

    她的邻居估计和她一样好奇,想看看我们到底要干什么。然后出来,和老板娘在门口聊天,后来又有两三个人加入,打着手电筒看我们俩在那边折腾。由于天黑,只能一人照明一人操作,由于两人都不是很熟练,加上照明不足,在小卖店老板娘和她的邻居撤走之前,我们没有把帐篷搭好。我跟詹开玩笑说,这回人丢大发了。还好,这里有手机信号,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关键一步错在哪里,纠正之后,很快帐篷就搭好了,可惜已经没有观众了。

    一切收拾停当,我们开着手电筒,放在石头上照明,开始喝酒聊天抽烟。聊了一些关于骑行的事儿,聊了一些各自的私事儿,聊了一些刚刚过去的骑行途中的感受。印象最深刻的是詹说他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愿望,就这么一个兴趣爱好,喜欢这种在路上的自由状态。在工作干的很压抑的时候,就想出来放松放松。

    像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应该不多,我想那是一句真诚的话,从他的年龄来说。有很多年轻人说这句: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愿望,基本上都是出于负气的一种说法,潜在的意思是,我没有什么办法,我只能这样说而已。我就是这样一种心态,我一直认为我在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大有作为的,可是面临三十而立的窘境时,我开始慢慢承认我这一辈子应该没什么大的作为了。曾经不甘平庸平凡,认为那是一种无能和耻辱,无数次的努力也曾想冒险一搏,改变这样一种窘境。现实和种种经历慢慢教会你,承认和面对平凡与平庸,也是需要和改变一样的勇气。曾经读过龙应台先生的一片文章,她的儿子有一次跟她说,妈妈,将来我长大了,估计成不了你那样的人,成为一名成功有名望的作家。龙应台先生告诉她的儿子说:没事,没事,你将来长大就是当一名动物训育员,每天给河马刷牙,只要刷的白白亮亮的,只要你愿意,高兴,快乐,我一样为你骄傲。我当时认为这是一个很矫情,扯淡的对立精英教育的故事。哪有人会教育孩子甘于平凡呢?仅仅几年时间,我觉得那是一个很棒的观点,特别是在现时的中国社会,精英教育普遍之时,我们急需的就是这样一种观点,让我们回到做一个人最本源的问题上来。

    十一点多,酒喝完,烟抽饱,聊兴已尽,各自回帐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