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考生》的子里

宝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宝船文集最新章节!

    时令已过冬至,兰州的天空冷气逼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正在写一本名叫自考生的小说。

    断断续续从立冬开始,写到今天已经快两个月了,写了二十二万字左右。在自考365论坛发了一部分,没想到很受自考生的欢迎,点击率远远超过了我以前所写的梦里月光和庄山浪水。

    也许是曾经相同的经历,也许是我们同为“自考生”的缘故,受到很多自考生网友的关注,我真的很感动,因为我孤自一人爬行在自考的路上整整十年了,没有一个人对我这苦行僧一般的自考说过一句肯定的话,大多都抱着不屑一顾或者不可理解,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他们不可理解也有他们的原因,我在一个建筑单位工作,成天跟一帮建筑工人们在一起,成天离不开砖瓦灰砂石,我的职业之路应该是从技术员到施工员到项目经理到分公司经理等等一步步发展下去,直到退休。我周围的好多人就是这样度过了一生或者说正在这样度过这一生。而我是个另类,偏偏就参加了自学考试,偏偏就爱好上了文学,偏偏就梦想着考研,偏偏就梦想着考公务员,偏偏就不愿意安分守纪、努力工作,如果梦想成真也倒无可厚非、也就罢了。考了四年研究生,终究没考上,考了两次公务员,连大名单都没进,参加了很多执业资格考试,一个有价值的证都没考过。看来我并不适合考试,我曾经说参加了中国除高考以外所有类型的考试。但关键问题是我没有机会参加一次高考,没能走进中国高等教育“正规军”的行列,一直徘徊在普通高等教育的门外,不管我再怎么努力,终究没能改变得了我建筑工人的命运。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已到而立之年,有了温柔的妻子,有了活泼可爱的儿子,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按说也应该好好过日子、好好干我的建筑了,毕竟这一行当养活了中国很多人,建筑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元素,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从树林走向陆地以后,住的问题是仅此于吃的一个大问题,常言道“衣食住行”在有衣穿有饭吃之后,人类考虑的就是住的问题,按理说能够从事这一个行业,也是十分荣幸的。但是一颗不死的称之为“梦想”的东西一直在我的脑子里盘旋、一直在我的心底翻腾,只要稍稍有些闲暇,它就会跑出来折磨我,不看书不学习不考试好像这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一样,甚至于严重到一天不看书不学习晚上连觉也睡不着的地步,觉得虚度了时光。但是已经三十岁的我,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三岁的儿子,供养着两套房子的贷款,确实没办法再一次走进知识的殿堂,确实没办法再一次的投身到火热的激情四射的学习考试中去。那么,我这颗不安分的心该去做什么呢?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写作,写了十几年的日记,用电脑打印整理完吓了我一跳,居然高达六十五万字,正反面打印了厚厚的两本,合起来一千多页,从二oo五年开始写梦里月光到现在为止写了三本极不成熟的小说,加起来将近一百万字,还记的在兰州大学旁听孙毅老师的课,他说当你有一天写到两百万字的时候,你自己不想成为作家都不行,我已经快达到两百万字了,但是好像离作家的门还很遥远,看来我是真的太愚笨,太朽木不可雕了,也许像我这个智商的人应该写到两千万字吧!写了这么多,我已经无所谓什么“家”不“家”了,写作和考试一样,也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当和考试一样,将来什么也得不到,什么有份量的东西也写不出来,只要坚持着写下去,让每天的生活感觉到充实,让每天的自己过的愉快也就行了。

    只要生命的过程感觉到精彩,结尾其实就不重要了。所以我打算继续这样写下去。我的自考生写作不能停,也停不下来,翻看已经写出来的这二十几万字,还很粗糙,还很不像那么回事,所以我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改,删了重写,或者大幅度的改写,计划在这一次修改中增加我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大多数自考生都会走这一条路,也不乏有许多通过自考考上公务员的人。我没有考上,但是考公务员的感受也很多,考公务员的书也买了不少。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我所从事的建筑工作描写甚少,对于农村生活的经历描写甚少,对于情感的发展变化把握的不到位,比如秦珊和邺海的感情突然之间就断了,邺海就和李丽走到了一起,然后突然之间邺海和李丽的感情又断了,邺海又回到了秦珊的身边,还有李丽莫名其妙的和张军又走到了一起,情节发展太跳跃,让人读起来感觉好像七拼八凑一样,没有连贯性,也没有写出感情到底为啥破裂,又为啥能再一次重新弥合,跨度太大,大的有些不真实、有些太牵强。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对巧玲的描写太不切合实际,纵观她的情节发展,好像太脸谱化,太不合实际。

    考试曾一度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毕业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确考上了一所很不为人所知的中专学校,自从上了这所“破学校”之后,我生命中最为强烈的一个愿望就是走进大学校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大学,觉得只有大学才可以给予我一个完整的教育,才可以给予我一个完整的人生,不然我永远都是一颗“受伤的红枣”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甚至于在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摸爬滚打了十年,终于拿到了自学考试的本科毕业证书,结果发现尽然一文不名,对我的生活起不上一顶点作用。奋斗了十年,直到有一天终于拿到手时居然发现等同于一张废纸,我并没有对这个社会因此而深恶痛绝之,也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我用了十年青春奋斗来的结果,这个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毕业证确实对一个目前在建筑单位混日子的我来说一点作用都不起,但是我还是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且再一次的走进成人高考的考场,参加了建筑工程专业的本科成人教育。也已经毕业了。回想当初在中专校园时,我们最看不起的就是成人教育了,因为校园里就住着一批成教的学生,成教的学生跟打架、闹事、赌博、同居,甚至于生小孩、杀人放火联系在一起,学校里老师们管不了,我们这些正规的“中专生”不敢惹,也惹不起,在我们心里他们就不是正规的学生,就好像后面我才知道的有一批自考生(在学校就读的短线自考生)在正规统招生眼里不像学生一样,当时我们有很强烈的排斥成教生的情绪,以至于毕业后多年,一直不愿意参加成人高考,一定要拿一个相对“硬”一些的自考学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成人高考也好,自学考试也好,都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都是给那些没有机会享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但那时候不懂,觉得自考很纯洁,自考很高尚,自考生很骄傲,而成人高考的学生很垃圾,成教生很讨厌。我一直是抱着这种态度,从十六岁到二十六岁用十年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当我有一天终于明白这两个已经差不多时,我已经三十岁了,有一个自学考试的本科学历,也有一个成人高考的本科学历。对我的职业发展来说可能成人高考的本科学历更为有用些,因为专业是建筑工程,跟我目前干的事很“对口”

    回想走过的这十几年考试之路,其实很重要的是我在起步的时候就选错了方向,对一个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将来毕业了可能甚至说肯定会去从事建筑的中专生来说,参加“建筑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哪怕就是只考过一个大专,也是很了不起的,也会对以后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我没有选择“建筑工程”而是根据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报考了汉语言文学,甚至于根据自己的理想,成天梦想着拿到大专毕业证后可以当一名小学老师。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是老师都必须为师范类学校毕业,哪怕就是中师毕业的中专生也比你这个自考的大专生要符合要求。所以我就悄悄的打消了当老师的这个念头。

    坚持了这么久,学习了这么多,考试好像已经彻底的融入到了我的生活当中,中国的自考制度实行了三十年,而我确有十年时间成天在为自考而奔忙,不敢说见证了这段历史,但我至少参于了,所以才有了写关于自考生这本小说的想法和冲动。其实更多的应该说是冲动,因为写小说的想法很早了,但是专门写自考生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北大法学院某教授在课堂上公然侮辱自考生,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的报道。该教授承认讲过“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的话。因为我没有考上研究生,当然我没有考上并不是因为我是自考生而被学校拒录,而是因为我的英语实在太糟糕,实在拿不出手。但是这篇报道只是一个极端的片面,当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人对自考生存有极大的偏见,也有很多关于自考生阴暗面的爆光,甚至于有很多对于自考生人格的侮辱。我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我的自考大专是二oo二年毕业,当时的自考毕业证上确实没有钢印,就因为我一个人是自考生,就因为我的毕业证上没有钢印,被公司人事部领导在大会上公然点名道姓的说我的毕业证是假的,我当时杀了他的心都有,千辛万苦考过的毕业证,他居然一句话说是假的,而且可怕的是我从此就于“造假”结下了不解之缘,凡是有人提起我,首先会想到我有一张假毕业证。十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不知道是人事部的这位领导孤陋寡闻从来没见过自考毕业证,还是因为自考办当时不给毕业证盖钢印这个制度有错,不管谁对谁错,反正这一件小小的事对一个刚刚满二十岁,刚刚踏上职业生涯的学生来说,打击是相当相当大的,也许这位领导早就把这么一件小事忘的一干二净,但它确实触动了我的心灵。不知道现在的毕业证有没有钢印,反正我二oo七年自考本科毕业,毕业证上还是没有钢印。

    这种种误解和屈辱,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所以我才想写一本关于自考生的小说,只是想写下我的经历,写下我在自考路上遇到的风风雨雨,但是没想到,我还没有驾驭写长篇小说的能力,写出来感觉很不像那么回事,写出来感觉还很别扭。甚至于还有很多事没写进去,还有很多丰富的感受没写进去。翻看我的日记,发现小说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差距还很大,生活要比小说丰富的多,生活要比小说真实的多。而小说要还原真实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让读者觉得真实,也就是所谓的“艺术的真实”就连这一点,我也没做到,所以我感觉到写的很失败,所以我开始进行一次大范围的修改,所以我想再一次的梳理我所走过的这一段考试生活,再一次的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和事,再一次的构思小说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以及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细节决定成败,从最细微处入手,把我当时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然后再来和大家交流。

    总之,非常感谢关注和催促我的各位自考生朋友们,非常感谢支持我写作的妻子和亲人们,非常感谢关心和帮助我修改稿件的同学和朋友们。

    带着对自考生的尊敬和厚爱,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