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理想生活的现实样板

抱朴阿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抱朴阿素文集最新章节!

    有这样一个人,他年轻时便酷爱一种游戏,并在玩这种游戏中赚来一辈子花也花不完的钱,获得了财务上的自由;他年仅37岁便退休,从此一边周游世界,一边继续玩这种游戏,并不断从这种游戏中赚更多的钱。他有钱,但不缺闲;他有工作,但更像是一种业余爱好;他有事业,但也尽享家庭与亲情的温暖与乐趣。这个人是谁?他就是与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一起创立了量子基金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

    久闻罗杰斯大名,并不时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他的事迹,心中难免生出几多敬仰。能在参加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的2008基本金属市场研讨会期间亲睹罗杰斯先生的风采,则让人感到分外地高兴。

    2008年元月18日晚,笔者在上海金茂大厦君悦大酒店举行的一个酒会上第一次见到了罗杰斯。与自己对一般美国人的印象有点不同的是,罗杰斯个头不高,估计只有一米六左右。但浓缩的往往也是精华的,惊人的投资才能让他声名远播,并成为当今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级人物。理所当然地,在当晚的酒会上,罗杰斯成为焦点人物。从他莅临酒会到离开,一直被人们团团围着,一个接一个地要求合影留念,累得罗老先生满头大汗,但也乐此不疲。我相信他身是累的,但心是高兴的,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他的无比崇拜,当然也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渴望及投资意识的觉醒。

    次日上午,2008基本金属市场展望研讨会在上海期货大厦国际会议厅举行,罗杰斯在会上发表题为全球商品投资的策略的演讲。会议召开前半小时,罗杰斯现场签名售书。几本并不算厚的英文原版著作,包括投资骑士在内,每本售价虽高达200元人民币,依然引起参会人士的排队抢购,而我记得同样一本中文译本的投资骑士,国内售价也不过二三十元。当天会场也因了罗杰斯的光临而人满为患,不得已,主办方对进场人员进行了严格控制。

    罗杰斯是一个擅长作秀的人,从而也是一个善于临场应变的人。轮到罗杰斯演讲时,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由于演讲桌比较高,而罗先生比较矮,如果规规矩矩站在演讲桌后面,人们几乎看不到他的脸,更别提生动的表情与手势了。也许已经事先注意到了这种情况,罗杰斯上台后,连演讲桌碰也没碰,直接站到主席台中央,为参会人士奉献了一场生动而又风趣的演讲大餐。

    由于对投资市场的热衷,笔者曾阅览过不少国际投资大师的著作或传记。如果说存在个人崇拜的话,非李费佛(livermore)莫属。但过世的人物离我们的时代毕竟还是有点远,而罗杰斯,这位魅力四射的现世人物,为我们这些有所追求的小人物提供了创造理想生活的现实样板。如果说在助人为乐上,我们要“学习雷锋好榜样”那么在开创理想生活上,我们则要“学习罗杰斯好榜样”

    爱一行,干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这一在新中国流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格言警句”至今在一些传统国企的领导者口中还能经常听到。这句话如果用在个人的职业规划上,其实挺能误导人。这就跟中国传统的“先结婚,后恋爱”一样,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哪行热门入哪行,等你活过半辈子后一定会后悔自己入错了行,但一切为时已晚。

    尽管你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未必一定能赚到大钱,但你如果从事的是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职业,你几乎不会有多大成就,至少你不可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人所感兴趣的,往往是他擅长的,也是他的天赋之所在。不难想像,如果你打麻将或下棋老输,再怎么练也技不如人,你还会对之感兴趣。不感兴趣,又何来技艺的提高?!同样不难发现,你感兴趣的,往往是你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好的事情。由于你能做得比一般人好,你会受到周围人的正向激励,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更激发你对这一工作的热爱,如此,你方可能做出成就。而罗杰斯,这位非凡的投资家,在我看来就是“爱一行,干一行”从而取得杰出成就的典型。

    罗杰斯年轻的时候就对投资及世界经济充满了兴趣,他在华尔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这份工作,罗杰斯是这样描述的:“这份工作如此有趣,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让我白干也愿意”

    笔者觉得,看你对一份工作是否真正感兴趣“白干也愿意”就是一个标志。罗杰斯1968年以600美元投资股市,到1980年赚取的财富足以让他后半生过上安逸体面的生活。尽管如此,他对工作的热情依然不减,以至有两任妻子因受不了他对工作的狂热而与之离婚。到了这个份上,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说,罗杰斯疯狂的工作,是因为缺钱。他在赚更多钱的同时,更是在享受自己所热爱的那份工作。

    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当你只爱财富而不爱职业本身的时候,你将很难从这份职业中得到令你满意的财富,更不会从中得到乐趣。

    还是爱哪行干哪行吧。

    学诗,功夫在诗外

    笔者参加的这次研讨会,邀请的演讲嘉宾当中,两个人物最受关注,一位是罗杰斯,另一个是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见到陶冬的前一天晚上看电视时,还看到他正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就美国次贷危机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注意到这两个人在学识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点:文理并重。罗杰斯在牛津大学攻读的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管理学。陶冬上大学学的是新闻学,之后才上了经济学的硕士与博士。

    投资是一门科学,但更像一门艺术。你可能有本事把价格波动的预测范围定量到小数点后五位,但还是亏钱;你可能善用各种各样的指数、指标来分析市场,但对于价格是涨是跌,还是一头雾水。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学生说:“学习历史与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强,你可以当服务员,也可以到远东旅行,但不应当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

    罗杰斯是投资家当中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人,也是把握大势的高手,他看问题见木更见林。笔者相信他对世界经济的分析水平,他对投资品价值的判断,不仅得益于他的经济学功底,也一定得益于他的哲学与政治学头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诗,功夫在诗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当说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句话用在罗杰斯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在多个场合的演讲中,罗杰斯不断提醒投资者:要想在投资界获得成功,一定要做足功课。他所说的做功课,就是指搞研究。罗杰斯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最新信息,时刻关注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与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他对信息的掌握速度如此之快,以致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一位记者当面问罗杰斯“是否背后有一个智囊团在为自己工作。”他的“读万卷书”应当是扎扎实实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周游世界是罗杰斯的一个浪漫梦想,这一次,罗杰斯把投资考察与旅游兴趣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他一边“行万里路”实现着自己周游世界的梦想,一边借机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实际考察,继续着自己的投资兴趣。正如罗杰斯本人所言:“赚钱与理想融合是最美妙的事情”

    1990年,罗杰斯与女友驾驶宝马摩托车,历时22个月环游世界,横跨六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他又开着奔驰车,与太太一起再次周游世界,历时长达3年,途径116个国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一边经历着自己冒险、浪漫而又精彩的环球旅行,一边考察所在地的投资环境。他对市场的分析判断不像许多分析师那样搞得复杂难解,他对市场的判断基于一个简单的关系:供求关系。他对供求关系的判断不主要来自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指数、技术指标、经济模型等,而是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种种现象。比如:他可以从自己驾车旅行时感受到的所在国道路交通情况、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及过海关的方便程度等,了解到这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及是否适合投资。他通过对100多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实际对比,更加认识到21世纪必将是中国的世纪,上海则是他认为最适合定居的亚洲城市。这种善于从常识中判断一件事情的做事方式,不仅对一位投资人士,而且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财务上的自由,你几乎很难奢谈两者之间的平衡;即使你获得了财务自由,你的欲望也未必让你能够罢手。君不见,有钱者,成天价忙忙碌碌,为更多的财富奔波;贫穷者,贫贱夫妻百事哀。就像一首歌唱的:“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四十岁前用命博钱,四十岁后用钱买命”是许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有着雄心壮志,力图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事业的人而言,享受这种事业追求当中的惊心动魄与血雨腥风,成就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沉浸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满足于锅碗瓢盆交响曲的人而言,则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两者很难调和,但如今的罗杰斯先生做到了,他鱼与熊掌兼得。

    年轻的时候,由于对事业的过分沉溺,罗杰斯的两任太太皆离他而去,事业与家庭失去了平衡。如今老了,有了新的家庭,有了一个才四岁的女儿,两者才开始平衡。罗杰斯坦言:“以前总觉得生个孩子是件很麻烦的事,既费事,又花钱。如今我感到有一个孩子是很快乐的一件事,一天24小时跟女儿呆在一起,我也不觉得厌倦”他甚至给自己的女儿建立了一个账户,并告诉人们他为女儿买的是自己最看好的金属商品。他请了一位中文家教,让自己的女儿从小就能自由地运用汉语。那种溢于言表的亲子之情,使你不难感受到罗杰斯先生从中获得的那份喜悦与幸福。

    追求轰轰烈烈的事业,为金钱,为名誉,为地位,无可厚非,但那是少数人的事情。对大多数的芸芸众生而言,注定一辈子会平平淡淡。家庭与事业、健康与财富、休闲与工作,两者的平衡对普通人而言是可望而难及的事情,但还是应当追求。毕竟,人总是要有追求的,幸运的话,你也可以像罗杰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