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信

caoshikui128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caoshikui128文集最新章节!

    一

    张家庄有个小伙子名叫张文正,他的老婆名叫高玉兰。张文正生来爱劳动,玉兰生来好逸恶劳,她理想的生活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了实现她的理想,他经常指使丈夫代她洗衣做饭,捡柴担水,这令张文正很是不满。每当妻子命他做家务时他都会瞪眼抗议道:“什么都我干,你一天盛下干甚也?”接着他就开始历数妻子这么多年来好吃懒做的种种事迹,并为自己打抱不平道:“我一天上山像熬长工,你一天盛家里像坐朝廷!”然后对妻子吩咐的事情拒不执行,抗命到底。所以吵嘴对这两口子来说实是家常便饭,但是结果都是以文正败北告终,这不是因为玉兰有撒泼骂街,寻死上吊的本领,而是只要丈夫不听命于她,马上就呜呜地哭开了,这时张文正就慌了,只得奉命,于是张文正在村里落下了个怕老婆的名声,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这天吃罢饭,张文正两口子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还是因为理想和面子,也就是说玉兰为了实现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理想命令丈夫做家务,而张文正为了挽回面子拒绝执行。

    饭后,张文正像往常一样点燃了一支烟,玉兰叫道:“牛娃他爸?”

    张文正预感到不妙,妻子叫他准没有好事,多半又是让他做哪些令他大失颜面的家务。于是粗声粗气的答道:“咋了嘛?“

    “把锅灶洗了,再给咱担两回水!”果然玉兰像往常一样为丈夫安排家务。

    “你一天盛下做甚也?”文正瞪眼责问妻子。“我一天上山像熬长工,你一天盛家里像坐朝廷!”同时再次为自己抱不平和指责妻子。

    “不让你担水,你就不跟人吵嘴,一让你担水你就跟人顶嘴!你不担咱就不要吃了!”玉兰在预备哭之前也对丈夫进行了一番指责。

    “不吃就不吃!”文正完全豁出去了的口气。

    玉兰一听丈夫不听她的,马上呜呜地开始哭。

    “动不动就哭鼻子,你倒把人拿住了?牛牛,跟你妈家盛着,爸爸上山锄地客也。”张文正尽管表示不怕妻子哭鼻子,可还是不等烟抽完就上山劳动去了。

    七岁的儿子牛牛对父母上演这样的节目早已习以为常,所以父母吵架他一点都不害怕,只管在一旁嘻嘻的笑着观赏。

    爱劳动的张文正,扛着锄头,远远望见自家那片墨绿的庄稼地,抑制不住激动地赞叹道:“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看到自己一手务劳起来的庄稼,他加快脚步,迫不及待的要投入到劳动中。同时在加紧步伐之余,将手搭在眉前,遮挡住强烈的日光,不时地望着自家亲手务劳的庄稼。面对着自己的杰作,张文正全身的血液为之沸腾,心中说不出的欢畅,满眼生气勃勃的绿色在脑子幻化成满仓金黄色的颗粒。此刻,他早已将跟妻子发生的不愉快抛到九霄云外。

    张文正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沉重的体力劳动中,在茂密的庄稼林中,熟练地挥舞着锄头,一人高的玉米,颗颗干粗叶茂,所孕育的棒子都冒出了红缨。尽管这片庄稼地他锄过不止两遍,杂草在这片玉米地里基本绝种,但张文正还是不放过一星才露出头的杂草芽儿。劳动对于庄稼人来说是本质工作,而对于张文正这样爱劳动的庄稼人来说是一种信仰,尤其是春种时信心百倍,满怀希望,务劳时干劲十足,不问收获,秋底沉醉在丰收的喜悦里,寒冬来临,一家人坐在热炕头上说丰年,让他充分享受到劳动的快乐。至于在妻子面前经常说熬长工云云,完全是因为热爱劳动的人出于对懒惰者的不满,凡是爱劳动的人都看不惯好逸恶劳的人。

    “爸爸,爸爸”

    张文正正挥舞着锄头,认真地锄庄稼地里的每一寸土地,大汗淋漓也顾不上揩一把,听到牛牛的童声从地畔上传来,不住声地唤他。张文正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问:“咋了牛娃?”

    “我妈妈有病了,让你赶紧回来!”牛牛通知到了爸爸,蹦蹦跳跳地头前跑了。

    张文正极不愿意停下手中的活,但是听说妻子病了,只得叹了一声,气呼呼地嘟囔道:“唉,常往下死了”

    二

    张文正匆匆忙忙赶回家,站在脚地上用手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看见妻子睡在炕上哼哼,他没有表现得特别的关心,只是问道:“你又哪里难活了?”

    妻子睡炕上,并不答她哪里不舒服,只是哼哼地问道:“你回来啦?”

    “牛娃叫我了,我不会来能行了?”张文正虽然因为妻子病倒在炕上哼哼,口气有所缓解,但还是有些生气。

    玉兰见丈夫对她的病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哼哼的更加厉害,并且不停地哼哼道:“难活死啦难活死啦”

    张文正见妻子光哼不说她哪里不舒服,口气大为缓减,几乎哀求道:“你倒究咋了,你跟我说嘛!”

    玉兰见丈夫焦急的样子,才停止了哼哼,向丈夫叙说她的症状。她有气无力的叙述道:“担水时迎面刮过来一阵卷风,在我跟前拧了两拧转了两转,回来就得了病了。现在觉得脑疼发烧,浑身没力,两眼晕的看见咱灶火仡佬的柴草棍子都跳得咯蹦咯蹦”

    “唉,你一天什么都不干的人哪里来的那么多病嘛!牛娃,跟你妈家盛着,爸爸给你妈撵医生!”张文正并不深究妻子的病,直接要请医生。

    “不要撵医生,医生来了我也不看。动不动就医生,医生比你大都亲?”玉兰一听,立刻坐起来,反对撵医生,并对丈夫相信医生表示极大的不满。

    “有病不撵医生撵谁了?”张文正气的叫道。

    “我这病就不是医生能看的了的病!我看我在你家活不成啦,你把我妈叫来”玉兰又接着睡下,不哼了,把头蒙到被子里呜呜地哭开了。

    张文正气的半天不知说什么,但见妻子开哭,心里不由的又慌了,吩咐牛牛道:“牛娃,跟你妈家盛着,我请你外婆客也!”

    牛牛见母亲又哭又哼的,不再觉得有趣了,只是小眼睛睁的圆圆的看着睡在炕上的母亲,不停地问:“妈妈你哪难活了?”直到爸爸吩咐,才答应了一声“昂,能行”

    高玉兰的母亲高老婆六十多,浑身没一点毛病,锄犁收割样样精通,在庄稼行里除小女婿这样出色的庄稼人,无人可与她匹敌。她四十五岁那年老汉不幸病故,成了寡妇的高老婆,忍受着巨大丧夫之痛的打击,痛哭了几场之后,她拿起了丈夫曾经握过的犁把,套上驴骡接替了丈夫的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她带领着孩子们在二十亩旱地上精心务劳着大片庄稼。她下一般男人都下不了的苦,以惊人的耐劳让她家除天旱雨涝外,年年粮仓充盈,领先全村。由于她办事干脆,干活麻利,加之能说会道,成了这十里八村有名的女强人。同时,高老婆是个虔诚的鬼神信仰者。遭受丧夫之痛后,让她越发相信人的命运是天上的神在主宰,一切的幸与不幸都是出于神的旨意,而人死后不过是人的身体动不了,人的灵魂毅然在,变成鬼灵性尚存,所以上庙烧香是她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仅次于给老汉上坟烧纸——他认为人死后到了阴间,鬼的世界跟人世间一样离不开钱。所以不管多忙她都要抽空提一捆纸钱给老汉烧纸,二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认为娃娃的老子受了半辈子穷,到阴间应该好好享两天福了。他跪在老汉的坟前一边烧纸,一边唤着老汉的名字,叫老汉寻钱来。直到将纸烧完,她才满意地笑着对坟里的老汉说:“尔格你比我享福了,这么多钱看你咋花也!”之后又跟坟墓里的老汉汇报了家里的近况才离开。她深信坟墓里的老汉能收到她的每一张纸钱和能听见她的每一句话。她将这些年家里老小平安,年年好收成,全归功于自己烧香拜神和老汉的在天之灵在暗中保佑。

    玉兰是高老婆最小的女子,她没有像姐姐们经历过帮着母亲撑起这个大家庭的困苦,更多的是母亲宠着她,姐姐们让着她,所以玉兰对艰难度日的感受没有那么深切,自小习惯于过安逸的日子。尽管玉兰已经过了二十五岁的本命年,且已为人妇为人母了,可是在母亲的眼里她永远都是那个娇宠惯了的小女儿。当年在为小女儿择夫问题上,她坚持选家境很一般的张文正,他觉得张文正实在是个好后生,不仅好苦水,还为人实诚,性格好,以后她的女子既不会受苦也不会受气。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女婿,有时她把文正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当张文正气喘吁吁地走进家门,她像母亲见到了久别的儿子那样,惊喜地笑道:“我还以为谁了,慌得忙的好像后面撵上狼的,原来是张家女婿,快坐下!”说着就给女婿倒水,同时也不问女婿的来意就张罗着准备做饭。

    “婶婶,我还顾不上吃你老人家的饭!”他知道拒绝不了丈母的好心,于是向她说明他的来意。

    高老婆听说是女儿担了两回水,并且女婿还跟女儿吵了嘴,她一张慈母面孔立刻换成了严母的脸,开始训斥女婿:“我的女子从小就是个娇性性你不知道?咋就不能让让她!”

    张文正慌得连连认错。

    当听说女儿被一阵旋风卷了之后得了病,高老婆不由地失了一惊,接着更严厉地训斥女婿道:“我早就跟你说你们家的地方修的不对,大年初一脑畔上落下一只黑老鸦(乌鸦)嘎哇嘎哇的,人常说猫(猫头鹰)叫老,狐叫小,黑老鸦叫上没有老小,当时我说请个阴阳看看,你听上公家人,不信神不信鬼,我的女子迟早往你家死也”

    “好婶婶了,我都听你老人家的!我婆姨还在家里哼着了,专等你老人家!”

    “我又不会看病,等我作甚了?”高老婆生气地问道。他对女婿什么都满意,唯一让他对女婿有意见的就是女婿不大敬神,有时一想到就又急又来气。你不敬神神咋能保你不出意外,真是犟板筋!

    “我倒说撵医生,我婆姨非要麻烦你老人家不行。”张文正向丈母解释。

    一听医生二字,高老婆一口啐到女婿的脸上,责问道:“旋风卷了是医生看的?”

    “好婶婶了,你老人家说叫谁看嘛!”张文正哀求道

    见女婿一脸焦急,可怜兮兮的样子,高老婆心就软了,她终究心疼女婿,口气缓和了许多,道:“你真要往好看我玉兰的病,你听婶婶的,请巫神来,让神神来给我的娃娃看看!”

    张文正如逢大赦般地松了老大一口气,连连答应,心里说:“终于把你老人家请动了!”

    高老婆带上挂面和鸡蛋去动身看望女儿,张文正也遵丈母之命到后庄请巫神去了。

    三

    巫神都自称是神鬼的代言人。每当神上身的时候,巫神就会又说又唱,念念有词,代表着鬼神指导人们如何趋吉避凶以及对即将降临或已经降临的灾祸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其转危为安。以前在农村巫风大盛,很多庄稼人都信,所以从事这一行的人很多。文化革命时跳神被公家视为封建迷信,巫神行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神鬼的代言人们大多数都在公开的场合挨过批斗,所以好多巫神转行从事农业生产,巫神几乎绝迹(当然也有转入地下的)。文革后社会有所松动,一夜之间巫风兴起,很多老巫神重操旧业,很都庄稼人转行从事跳神成为新巫神,同时跳神也被公家视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公安局曾展开专项破迷信行动,甚至陕北说书大师张俊功为响应公家号召,专门编了一出书叫破迷信宣传,使得巫神再次面临失业的威胁。

    王巫神虽说转入了地下,但是好久没有人来请他看病了,至少应该算是处在半失业的状态中,当张文正来请他让他颇感意外,没想到在公家人打击迷信活动的风头上还有生意。虽说来了生意,可他还是不敢贸然答应下来,万一运气不好让公家人一铐子铐到禁闭里了。他抽着张文正敬上的香烟,连连推辞:“后生,你干大早不弄这把戏了,你没听见公家人不让信神了?撵你们大队的保健员客”

    “好干大了,我婆姨跟我丈母说你老的神实在灵了,不要医生看,一定要你老来了!”张文正对老婆和丈母的话做了大幅度的增改。

    “哦,是这样,那看在你丈母的老脸上你干大断不了走一回了!”王巫神对女强人高老婆的赏识非常激动,与此同时压低嗓音问张文正:“你们大队的公家人在不?”

    “驻队干部都放假了,尽管放心!”张文正肯定地答。

    尽管张文正打包票没有公家人,王巫神还是为安全起见,让张文正先走,他自己后面来,以免两人相跟上引起旁人的怀疑。

    等到张文正和王巫神先后到家,高老婆已经来了烧了几柱香了同时不停地摸摸女儿发烫的额头,心疼地说:“玉兰,不要怕,跟妈说,你哪里难活了!”

    玉兰自母亲来后,她就停止了哼哼,委屈的眼泪扑簌簌地纷纷滚落,哭道:“妈呀,我还以为再也见不上你老人家了”

    “不要哭不要哭,你听妈妈跟你说,牛娃老子的给你请巫神客了,神神来了给你一看就好啦!”高老婆像安慰和乖哄小孩子一样。

    玉兰听说有神来给她看病,就心里也踏实了,尽管发烧头疼没有丝毫减轻,却也不哼哼了。

    王巫神跟高老婆是同辈人,又是熟人,所以见面也就不讲太多的客套话,两个同辈人只简单地“他干大你来了”和“他干妈你也来了”地打了招呼就直接说看病。王巫神问:“娃娃的病厉害了?”

    “脑烧的像火炭,难活的光哼不吃!”高老婆愁眉苦脸地像王巫神叙说了女儿的大体症状表现。

    王巫神听后,没有了任何的表示,装模作样地闭目沉思了半晌,忽然大叫一声:“哎呀,不好!”高老婆和张文正见王巫神闭住眼睛,知道他这是正在跟神进行短暂的交流,吓得大气不敢出,恭恭敬敬地在一旁垂手侍立。猛然听见叫一声“不好”娘俩都吓了一大跳,与此同时都急切地问:“什么不好?!”

    王巫神掐指分析道:“二五八没麻达,三六九虎张口,阎王出票,鬼斩首,十个得病九个送命!今天正好二十九。哎呀,大撂魂的日子!”

    张文正、高老婆一听都吓得焦急地拉住王巫神求问道:“啊呀,那咋办也嘛”

    “我看不能再耽了,文正、他干妈,赶紧准备叫魂!”王巫神表示,玉兰的病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应该马上采取解救措施。

    张文正布置好了供桌,放上了木牌神位,点上了香,叫魂开始。王巫神头戴黄纸冠,身披一领破破烂烂的法衣,手持三山刀,又说又唱,念念有词。高老婆跟在后面,拿一把扫帚,挥一下,扯长声音叫一声“玉兰跟妈回来”张文正手里拿着簸箕,舞一下,应一声“回来了”牛牛抱一只叫魂鸡跟在父亲后面,觉得好玩,也应着“回来了”

    魂叫毕,王巫神将三山刀摇的叮当作响,说说唱唱了半天。忽然大叫一声,撇下三山刀,睡到在地,只见他双眼紧闭,口吐白沫。高老婆惊叫道:“神上身了!”赶紧跪下,张文正也跟着跪下,牛牛越觉得好玩,也要跪,却被外婆支使到大门外照公家人。

    跪在地上的高老婆和张文正,轮番向睡在当院代表着鬼神的王巫神叙说着玉兰的症状和得病的经过,求神仙老人家千万发发慈悲,救救凡人。

    王巫神还是紧闭双眼,突地一声吹掉口上的白沫,唱道:“高叫一声凡人你听清,为神不看你这号病!”

    “好神神老人家啦,把你老大驾请下来,歪好你给我的女子看看啊!”高老婆急的几乎是哭着哀求。

    “对着了,大神老人家,只要能看好我婆姨的病,上多少钱布施我都愿意了!”

    王巫神又大叫一声,口里再次吐出白沫,接着又突地一声吹掉,唱到:“要叫为神看病倒也能行,你把一百块票子往来寻!”

    张文正听说,赶紧掏出一百,恭恭敬敬地放到王巫神跟前。

    王巫神这才又说又唱,向张文正透露了解救玉兰的办法。原来除了将纸符烧灰和一碗让病人喝了,另外就是给病人头上扣一只铁锅,同时把病人紧紧裹在被子里,不能让见风。

    张文正娘俩如获灵丹妙药,爬起来回屋依法而行。

    王巫神正睡在当院,说说唱唱,一阵狗吠,惊得他从地上跳起来,立刻变成了凡人。紧接着听到牛牛叫道:“来公家人了!”王巫神大惊失色,扯掉纸冠,拔腿就跑。尽管王巫神年已六十,可是依旧身手矫捷,一跃翻过墙,藏身于一片枣树林中。从他应对能力之强可以看得出,他有过多次这样的经验了。

    张文正高老婆也先后跑出门。张文正慌忙地收拾起供桌和神位,高老婆跑到大门外看究竟,却是一个蓬头垢面,操着外地口音的要饭人。原来牛牛并不知道谁是公家人,看见生人就喊来公家人了。高老婆尽管对这个打断跳神的乞丐十分生气,但是好心的老婆还是打发牛牛取来了两个玉米面馍。原来不是公家人,张文正娘俩都松了口气,真是虚惊一场。

    当得知不是公家人,张文正隔墙叫王巫神:“嗷,干大,不是公家人,是个讨吃的”呼叫了半天,才见被枣刺划得一脸伤痕的王巫神从墙上翻过来。张文正看见狼狈不堪的王巫神有点想笑,赶紧过去扶住王巫神:“哎呀,干大慢点。”这时张文正才发现,王巫神不光脸划伤了,连头也划破了,张文正不由地问:“哎呀,干大,你顶神的人嘛咋连自家的头都护不住!”

    “看你这后生说的,神又不在脑上顶”王巫神也顾不得对张文正的怀疑辩解太多,只管疼的咝咝的直呲牙。

    张文正帮王巫神洗完伤,王巫神提出让张文正相谢。张文正掏出五块钱,满脸堆笑,说了些感谢的话。不料王巫神并不接,像受了侮辱,愤怒地叫道:“什么,请一回神才五块!?怪不得公家不让信神,就算让信,这神还能跳了?你不给三百二百,连百二八十都不给!算啦,张文正,我也不要你的钱了,你就打算撵阴阳看坟地找木匠做棺材吧”说着气呼呼地就要走。高老婆赶紧过来拉住连连赔罪:“哎呦,他干大,年轻人不会做事,你不要恼嘛!相谢八十你看行不?”同时捅了一把张文正,责怪道:“人当紧嘛,钱算什么啦”张文正才恍然大悟,忙忙掏出四十,高老婆见不够,从自己身上掏出裹了几层布的钱,凑够八十。

    “八对八,两家发,能行。”王巫神这才消了气。

    王巫神走时吩咐,一小时后将病人头上的铁锅揭开,病就好了。张文正遵照王巫神的吩咐,一小时后将妻子头上的铁锅揭开,只见玉兰烧的满脸通红,处在半昏迷状态中,嘴里不停地说着胡话,叫着“妈妈”吓得张文正抓住妻子的手,焦急地叫道:“牛娃他妈你醒来啊”玉兰想睁开眼睛,看看丈夫为她焦急痛苦的面孔,可是怎么也睁不开,只是感到丈夫那双庄稼人粗糙而结实的手紧紧攥住自己的手。她用微弱的声音安排后事:“牛娃老子的,我的阳寿怕是到了,以前我光让你一个人受苦,没有好好照顾你跟牛娃,我好后悔好好把咱牛娃照看好”说着又渐渐又昏过去。张文正几乎是哭着呼叫道:“牛娃他妈,玉兰你咋能不管我和牛娃”张文正叫破了喉咙也得不到妻子的回应。他抱住头,放弃了这样无济于事的呼唤,极度痛苦地坐到脚地上,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唉,都怪我,为什么不担水啊!想到这里,想到八年来一起生活过的每一天(包括吵吵嚷嚷的每一天),想到牛娃这个坚强耐劳的年轻庄稼人,止不住放声大哭。

    高老婆一遍一遍的呼叫着女儿的乳名,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道:“玉兰老子的啊,你把咱玉兰领走让我咋活”

    牛牛也跟着哭着呼叫妈妈

    一家老小哭成一片,把大队保健员吸引过来。保健员问张文正咋回事。张文正不顾体面地哭道:“王巫神把我的婆姨也看死啦”

    保健员是公家人,趁机宣传公家反对迷信,打击巫神的政策,并批评张文正道:“张文正你也念过书,咋这么糊涂,信起来神鬼了!都不要哭,我看病人还有救。”老小三人才停止了哭,张文正抹了一把泪,将妻子的症状及请巫神治的经过向保健员说了一遍。保健员当即给玉兰量了体温,两针退烧打的玉兰尽然睁开眼叫道:“妈,我好渴”高老婆高兴地擦了一把老泪,连连应道:“妈这就给我玉兰熬米汤,这就熬”张文正也高兴的向保健员连连道谢。保健员知道高老婆最迷信,就趁机向他宣传道:“老人家,以后有病要请医生,再也不要迷信”然后讲了一大堆科学理论。

    正在为女儿熬粥的高老婆却说:“科学要信,神鬼也要信了!只是再也不要信王巫神那号不灵的神”

    附记:

    本故事改编自陕北说书破迷信。陕北说书,这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说唱艺术,给多少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庄稼人带来快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和饥饿的威胁,将所有的汗水都洒到了土里。而说书就成为那个年代陕北人唯一的娱乐。

    红白喜事、乔迁。满月、过寿都离不开请书匠,当艺人们怀抱三弦熟练地拨弄出铮铮的弦音,绑在腿上的竹板也跟着有节奏的敲打起来,紧随其后的是梆子锣鼓齐鸣,配合的恰到好处,汇聚在一起奏出一曲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合奏乐!这时吵成一窝蜂的听众,听到弦音立刻停止吵嚷,热切地脸孔看着书匠的表演,侧耳倾听,认真地捕捉着书匠说的每一句对白和每段唱词,唯恐因分心溜掉一句使自己听到不完整的故事。

    书匠说说唱唱,伴以弦音和锣鼓齐鸣,说唱皆押韵对仗,妙语连珠。书匠模仿二八佳人或七十老翁都惟妙惟肖,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经常博得满室喝彩,哄堂大笑。庄稼人正听得如痴如醉,书匠却来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一片鼓噪,甚至要求再说一回,书匠却以夜深为由,收起三弦。人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散去,脑中还是那些关于因果报应的故事

    2012年10月2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