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准备做点小生意

深夜打更人胖胖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最新章节!

    “喝酒就不必了,我师父曾有命,年少之人不可饮酒,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只要你的人不惹我,我自然也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谭震很认真的回答道。

    “好!小兄弟就是爽快!都说一回生,二回熟,咱们以后就是朋友了,别的不敢说,在宜城县,我梁山还是有点面子的,以后只要有什么事?尽管来城关镇河水街来找我,我帮你搞定!”

    问题得到了解决,梁山也很高兴。

    “刘老四,过来给这位兄弟道个歉,这事就这么了了,以后在宜城一中,招子放亮点,别他妈什么屁事都干!”梁山逮着刘明远就是一顿训斥。

    “谭…谭哥,对…对不住了!”刘明远一看,自己大哥都蔫了,他也果断的认怂了,赶忙屁颠屁颠的跑过来献殷勤。

    “行了,只要你不来惹我,以前的事就当没发生过”,谭震挥挥手,很冷淡的说道。

    “谢谢谭哥…谢谢谭哥大人大量,你放心,以后在一中,你就是我大哥,你说咋样就咋样!”,刘明远站在谭震身边,低头哈腰的,一脸的谄媚。

    “打住!我可不是你大哥,你在一中好好读书就行了,别整那些没用的…”,谭震感觉有点闹心,他被刘明远的反差给恶心到了。

    “大哥说的是,好好读书,好好读书…”

    不过事情能够圆满解决,谭震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毕竟自己是在人家地盘,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自己在明处,人家在暗处,武功再高,也是防不胜防。

    而且谭震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做点小生意,自己因为要读书,无法分心,找这些街头四处游荡的社会青年再是合适不过了。

    这些小混混虽然讨厌,但在八十年代的大陆,他们绝对是当时引领时尚的先锋者,只要外面有什么流行的东西,最先使用的肯定是他们,如果从粤省进货到宜城来卖,找他们绝对没错。

    既然都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大家自然就放下了戒备,说话也变得熟络起来。

    “山哥,其实我有个想法,现在大陆流行这些港澳台的东西,我如果从粤省进喇叭裤和蛤蟆镜还有那些电子产品,你能不能卖的出去?”

    “没问题呀!这东西现在正流行,供不应求,只要你有货,保证帮你卖出去,有多少卖多少!”梁山拍着胸脯保证。

    “你啥时候有货?”梁山显然当真了。

    说起来也是可怜,他这个宜城的“扛把子”大哥,经济上却是一团糟。

    入不敷出不说,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要不然也不会带着一帮兄弟连学生党也不放过。

    “现在没有,过段时间吧,我要先跟那边联系一下再说”,谭震笑了笑说道。

    “兄弟,那你记得联系我,哥哥我可当真了!就等着你一起拉兄弟发财呢!”

    不知道怎么的,梁山心里面有一种感觉,这个年轻的小男孩,说不定能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

    跟梁山挥手告别后,谭震回到学校,他开始考虑到粤省进货的事情了。

    八十年代初期可是风起云涌的时代,他要在席卷大陆的“喇叭裤和蛤蟆镜”风潮中,赚上一笔快钱!

    想要从粤省进服装和电子产品,在当时也就只有深州和粤州这两个地方。

    深州是国家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家指定的经济特区。

    它和港岛毗邻,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这里淘金。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想方设法的到隔壁的港岛拿货来大陆贩卖,因为港岛是国际自由贸易港,很多时髦流行的东西那里都能找到。

    电子表,录音机,服装,电视等各种各样的产品在当时物资短缺的大陆很有市场,可以说,只要有货,就没有卖不出去的。

    不过去特区手续比较麻烦,没有边防证是去不了的,那一道铁丝网把特区分成了关内和关外两个世界。

    倒是粤州,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随便一个证明,就可以去到粤州的每一个地方。

    粤州是省会城市,服装批发主要集中在当时的沙河大街附近。

    在八十年代初期内陆地区还是统购统销的时候,粤州沙河大街的民营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不少大型家庭作坊。

    现在的粤州还没有大型的私人服装厂,基本都是家庭作坊,在当地政府的默许下,悄悄的发展,打枪的不要。

    或许正是粤省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造就了后来富裕的粤省。

    后世有句俗话说的很形象,“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不到粤州不知道钱少”。

    钱是个问题,虽然从山洞取出的黄金谭震也是有份的,而且谭震也知道老三叔把它藏在哪里,哪怕他拿了老三叔也不一定知道。

    不过谭震不想这样做,他觉得还是需要和父亲沟通一下。

    老三叔生性谨慎,经济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时代,对新生事物的发展反应迟钝。

    要说服他把黄金变换成金钱拿出来做生意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不过谭震还是想要尝试一下。

    星期六下午,谭震坐乡里的班车回到了阔别多日的小山村,到家的时候已近黄昏。

    在落日的余辉下,金色的稻田沐浴在霞光之中,远处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小山村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

    “小震回来了!”

    还没到晒谷场,他就被人发现了。

    是石头哥!他高兴的朝谭震挥着手,手里还捏着一个泥膜膜,看样子他们是在玩“摔泥泡”的游戏。

    “你们好!”看到这些儿时的玩伴,谭震也是很高兴。

    自从谭震去了县城上学,村里同龄的孩子们就知道,他已经和他们拉开了距离,有文化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

    他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和他们一起踢毽子,滚铁圈了!

    看见那熟悉的家门,那熟悉的身影,谭震一时间眼角有些湿润。

    “娘,我回来了!”

    “儿子,你咋回来了?回来不得花钱?”看见谭震回来,刘英很是惊喜,又免不了一番唠叨。

    母亲还是那样子,哪怕心里再想,总是舍不得那点车费,恨不得走路去县城,这也符合她节俭的性格。

    “你看你,儿子不回来,你念叨,回来了你又唠叨!”随着说话声,老三叔笑着从屋里走了出来。

    “孩他娘,把那腊肉切了,今晚腊肉炖萝卜,再加一个小炒肉,给咱儿子好好补补!”

    “好!都听你的…”

    刘英答应着,开始为晚餐忙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