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山刘三姐——一位歌仙的传说

淡月失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淡月失梅文集最新章节!

    柳州有座鱼峰山

    山下有个小龙潭;

    终年四季歌不断

    歌仙美名天下传。

    ——题记柳州山歌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城市,也是灵山秀水之地,她刚柔相济,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没有哪位传说人物的知名度能与“歌仙”刘三姐相比。

    这位刘三姐,传说是一个壮族农家姑娘,究竟生长在哪朝哪代,一直是众说纷纭。说到出生之地,更是有多个版本,宜州说是宜州的,有下枧河的流河寨为证;罗城说是罗城的,有歌为证。可是没有人能否认她与柳州结下的亲缘。那么美丽的一座鱼峰山,留给了她;那么漂亮的一口小龙潭也让给了她,可见她与柳州结下的情缘是何等的义重情深。

    鱼峰山,独峰耸秀,通高不过88米,可它立在柳江南岸闹市区里,自然十分抢眼。它极像一尾跃出水面的大鲤鱼;山顶酷似张开的鱼嘴,正朝天际吞云吐雾;峰头小树亦如几缕腮须,常作飘动之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一来到柳州,便被这富有灵气的“石鱼”所吸引,称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经一代文豪这么一说,这山也就有了一个神似的名:立鱼峰。而叫鱼峰山,则是大众的俗称了。

    三百多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了柳州,徐霞客看过桂林山水,眼光当然是很挑剔的,可当他见到了鱼峰山,也不由地连声赞叹,说它“透腹环绕,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是的,鱼峰山的山体这么小巧,却有大小岩洞十多个,而且是“七通八窍”巧妙相连,令人难忘。

    鱼峰山如此秀外慧中,在山的南麓,又天生了一口小龙潭。小龙潭水与柳江的河水有暗河相通,同涨同降,故又称“灵泉”鱼峰山被赋予“刘三姐骑鱼成仙”的传说,便认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话。而鱼峰山,也确实因有歌仙刘三姐而声名远播。

    登鱼峰山,行至半山腰,往东便是一个坪台,叫对歌坪。据说这是当年刘三姐唱歌,传歌的地方。此处立有一尊刘三姐的塑像,刘三姐身着壮家村姑服饰,亭亭玉立,面容端庄隽永,身体微侧,手指前伸,嘴唇微启,眼睛传神,仿佛正在唱歌。在对歌坪旁的洞穴里,按“传歌,对歌,成仙”的三大场景,塑有66尊的人物群像,造型生动传神,纷纷围绕着“三姐故事”的情节主线,演绎着这位歌仙的传奇人生。

    传说在那块对歌坪上,又是一个中秋月明夜,刘三姐正与四邻乡亲欢度佳节,唱歌,对歌,那是极为自然的形式。不料这一声又一声的不平之“曲”竟然招来官府的重兵弹压。官兵蜂拥而上,刘三姐凛然对峙,正当她于刀丛之中险遭毒手时,突然风雨交加,一道闪电倏然而至,轰然一声石破天惊,有条金色大鲤鱼从小龙潭中腾空跃起,只见刘三姐骑在金色的大鲤鱼上,升天去了,随即从云端里飘下一片清脆的歌声:

    三姐骑鱼上青天

    几多牵挂在心间

    年年八月中秋夜

    再回鱼峰走一圈

    各位乡亲莫挂念

    飞到天上做歌仙

    三姐成仙话一句

    山歌要唱万万年

    柳州人让刘三姐升天成仙,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对现实的自信:

    鱼峰山上姐成仙

    山歌唱下几千年

    如今广西成歌海

    柳州得的是真传。

    歌仙虽去,歌风长存。于是许多年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在此传唱山歌,骑鱼升天成仙,鱼峰山下一直卷涌着层层歌潮,年年农历“三月三”八月十五中秋节都在鱼峰山下举行山歌会,这就是有名的鱼峰壮族“歌圩”看那浓绿覆荫的山壁水洞之间,总是聚着一群群活活泼泼的人群,从白发老者到时髦青年,他们都是刘三姐的传人。在这里,无须追踪历史尘封的故事,歌声便是连结心灵的纽带。对歌盘歌,声声皆为心曲;“抛”歌“接”歌,人人都是知音。在这里,刘三姐,她不再是一个民间传说中的标本,而是一个活着的音乐灵魂;她也不是供人凭吊或观赏的人文陈迹,而是永远灵动着的现实“映象”宛若流动着的一条文化生命的河,奔腾不息,充满活力

    注:壮族“歌圩”——壮族人民爱唱山歌,每年农历“三月三”中秋节都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亦称歌圩。歌节期间,四面八方的山歌手和山歌爱好者都汇集到一个指定地点,举行盛大的山歌比赛活动。举行歌圩的当天傍晚,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唱的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包罗万象。青年男女则利用歌节的机会以山歌传情说爱,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以“抛绣球”作为定亲的信约。而现在的歌圩,比过去又有所不同了,增加了很多的经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