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一辈子去忘记

半团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半团圆文集最新章节!

    对于少年作家班而言,我不过是它的沧海一粟;对于我而言,少年作家班却是我青春时期绚烂的一笔。

    我会进入少年作家班,只是一个很偶然的巧合。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再班主任的组织之下参加了一家杂志(杂志名似乎是快乐语文,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办的一个比赛,获得二等奖。也是因为那个奖,让我符合了少年作家班的招生要求,在老师的推荐下进入了少年作家班。

    真正进入少年作家班,是小学六年级的下学期。在进入少年作家班之前,我只是写过一些很八股的作文考场应试作文,被老师认为写得不错。但现在回想起来,只不过是一些很烂俗的文字,和文学根本毫无关系。文学名著几乎没读过,读的最多的不过是小学生作文之类的书籍。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少年作家班对于我的启蒙也越显得重要。第一次知道了除了考场作文这种东西除外,还有小说、散文、杂文;第一次听到韩寒、郭敬明、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次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什么奥斯特洛夫斯基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事实上,如果我们对大多数少年或者是青年作家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是“文二代”:颜歌的父亲是某大学中文系毕业,在地方的中学教授语文;笛安的父亲李锐是著名的中国作家;韩寒的父亲是个编辑;张悦然的父亲是大学教授;蒋方舟的母亲是榕树下的知名作家我不知道其他的国家是如何,但在中国,文学似乎是一种世袭的艺术。大多数不是文二代出身的人都是在成年很久以后才知道世界上有个作家叫卡夫卡,甚至他们一辈子都不知道也毫不稀奇。拿我身边的同龄的同学来说,他们知道的文学名著,不外乎是课标规定之下要求阅读的那几本。同样是“海明威”这个名字,许多人都是先知道歌手海明威然后才在高中的课本上知道原来有个作家叫做海明威。我的同学,他们也读课外书,大抵是流行的文学读物,青春文学和言情小说对于他们的影响远远大于一个卡夫卡带来的影响。这谈不上兴趣的高雅和低俗之分,因为他们知道的就是那几本书,报纸杂志网络上宣传那些书的力度要比传统的文学经典大得多。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感叹,我们的教育是如此微薄,文化的传播范围是如此狭窄。当然,这是题外话,遂不提。

    与其他少年作家班的学员相比,我的文字显得十分稚嫩。如果你问我在少年作家班学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你,我学会自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少年作家班的许多学员小小年纪就出书,文笔亦是精彩非凡。水格(杨学会),颜歌(戴月行),另维,陈励子,一唏(白云飞),顾文艳,魏敏芝,刘冬阳,蒋方舟这些师哥师姐的文字早已让我惊叹不已。从六年级加入少年作家班到现在我已经是准高三学生,五年的光阴飞逝而过,可是我还记得石楠的天黑了,带我回家,一唏(白云飞)的语文老景、叛逆,李沁霖的春末夏初,侯玥的路上的露,曹颖睿的等待新一,黄璐叶丹的银杏树下的青春年少,魏敏芝的一角一,陈励子的长安杂志,顾闻的曾经三年,唐雯珂的如花,本玉,撷取一世缠绵,侯燕的肌肤下的黄金,刘殷实的民族的骄傲与悲哀,瞿艳丹的樱花雨,钱相旭的再见萤火虫那些文字,有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大胆创新;有的思想性强,给人警示然而无论怎样,归根到一点就是,它们足够真诚。

    后来,我也把稿子寄给少年作家班的老师。因为文笔的稚嫩和粗陋,大多数稿件都成了退稿。也有的文章被录用,但比较少。现在想想,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亲爱的,我知道里面说的那样“时过境迁,当我在整理书橱时再次阅读了老师的评语和自己的文章以后,才察觉老师评语的中肯和自己行文的可笑。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学识渊博的老师们是怎样耐着性子给不懂事的小毛孩的文字进行审阅,审阅之后又不厌其烦地用适当的措辞给稿子写上评语。”

    我的大多数稿件是由李迎兵老师点评的,也有的是由王慧勤老师点评。李迎兵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这么多年来,他审阅完稿件之后都用手写评语,而不是电脑打字。我喜欢看这种手写的评语,仿佛一字一句中渗透着老师的良苦用心。李老师曾经在别的学员的文章上写的评语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生活毕竟不是琼瑶的小说。”作家班的老师工作认真严谨,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我的两篇稿子,由王慧勤老师一审时通过,而二审时则分别被孟祥勇老师和张天芒老师退回。他们还在上面写上了退稿的原因和文章的不足之处。回想当初,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文学大门前茫然张望的我,竟然能够得到著名的作家老师的辅导,但偏偏身为学生的我懒散成性,没有努力。

    我在少年作家班学习的几年,也有特别喜欢一些人的文字。何滨柔,这个现在已经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师姐,她的文字,让我爱不释手。文学必须生活、等待、才子非雅、我们幸福吧其中,我们幸福吧这篇文章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过是关于王小波杂文的读后感,却完全不受传统的束缚,一般读后感所套用的固定模式已然不见了,有的只是作者信手拈来的感想,说是信手拈来,却又暗藏玄机。口语化的文字里,智慧的思考已经表露无遗。文字个性化十足,单单是开篇第一段话就已经展现出这种特质:“我从来不写读后感,没写过,也不知道怎么写。这种固定的格式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根绳子去绑一头即将被杀掉的猪,除了疯狂而绝望的挣扎,还能有什么呢?”即使是男女生恋爱这种在青春文学中非常普遍的题材,何滨柔在小说紫气远走却写出了别样风味。关登瀛老师是这样评价这篇小说的:“一个普通的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男女同学恋爱又分手的故事描绘得如此细密又生花分手的过程,动情地流泻在笔端并细密地编织成故事,使故事透着真心、真诚,因此,她写得看似平淡,却写得深,写得透,这就高出同类题材的创作。同一题材的构筑在不同作者的手下由于学识、修养不同会产生高下之分的作品,在何柔滨的紫气远走中又一次得到证实。”除了何柔滨,师小涵的文字也深得我的喜欢。她的文字沉静深远,极具质感,有些安妮宝贝的素锦时年里的味道,质朴的文字里,有的是思想的沉淀。王岩老师这样评价过她的文字:“令人欣喜的是她总是能在文字中发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这种真诚的抒发及睿智的思考将会成就她以后的写作。”

    会写下这篇文章,是看见王立衡(伊诺妄言)在红袖添香上发表的回忆少年作家班的文章,勾起我的回忆。我想,我们都一样,曾经在少年作家班这一片土地上得到成长,坚定了对文字的热爱,这就够了。文学是一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少年作家班也是一个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成长园地。在网上看见一些学弟学妹们在百度知道里询问着:“少年作家班好不好呢?在少年作家班学习是否有收获?”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少年作家班就像一所学校,在学校里学习,要想使自己得到收获,那么你就要自己努力奋斗。同样,在少年作家班学习,是否有收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至于这所学校里的老师,你完全可以不用担心,他们都很有责任心。在少年作家班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平衡心。不能因为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师哥师姐就自卑,闲暇之余尽量经常写稿件,这样才有进步。不要害怕退稿,退稿是老师们对于你文章提出的重要意见。仔细阅读退稿,明白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样才可以提高。少年作家班是一个让你可以成长的地方,珍惜这个机会。因为,当你渐渐走入社会,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时,你会突然发现再也没有一个地方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着急,耐心-帮助你,让你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