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少女已成长

半团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半团圆文集最新章节!

    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再次很随意地借用了某篇小说的题目,是一个叫做苏小彩的作者写的一篇题目为文艺少女已老去的短篇小说。看文章多的好处就是看的文章多了,文章的细节地方或许会忘记,但文章的题目总是会被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这人生性懒惰,取个标题费去的脑细胞也不愿意用,索性借用或者是参考别人的题目,这是否算得上是某种意义的抄袭我不得而知,但比起某些文坛上的“小偷”明明自己偷了东西还打死不道歉,连带着和读者一起瞎起哄,我自认自己的人品还算“高尚”亦不“贪心”

    苏小彩的小说文艺少女已老去里把小说的女主角称之为“文艺少女”而不是“文艺女青年”原因在于女主角在喜欢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喜欢看偶像剧之类难登大雅之堂的肥皂剧,和一般的“文艺女青年”相比,还差了好几个格调。我自认为我就是那“文艺少女”一堆的,起码过去的我就是那样的,和女主角一样,在喜欢一些音乐、所谓的纯文学作品的同时,我也喜欢辛夷坞、亦舒、张小娴和夏茗悠等人的言情小说,看了一堆有的没的台湾偶像剧。

    近来看了一些文艺小青年写的博客和文字,看完之后,大呼:“原来我们都一样。”

    原来我们都一样,厌恶写考场上写的那些八股文,甚至对那些写了八股文得了个高分就自以为了不起的学生带着深深的蔑视,把语文老师劝告你应该在写作考试时求稳之类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当成耳边风。

    原来我们都一样,对文字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和深深的热爱。即使是为文学而死,亦是觉得是在所不惜的事情。同时,厌恶数学、化学、物理等折腾死脑细胞的科目。于我们而言,在语文考试中考个高分不算难题(当然得保证我们的作文没有天马行空的情况下),但要在数学之类的科目取得高分那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原来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曾经沉浸在文字和电影、音乐所营造的美好世界里,不可自拔。甚至因此倍加厌恶现实世界,厌恶现实世界里的无奈。在理想和现实的世界苦苦挣扎。

    原来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曾经陷入那有些小忧伤的情绪之中,整天把忧伤当成饭吃,自以为自己整天绷着个苦脸就是个穷酸文人。

    原来我们都一样,时常关注着新概念大赛或者参加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巴不得自己的稿件投了过去,第二天就被人们发现原来自己是跟韩寒一样的金子,只是过去这金子还没发光罢了。

    原来我们都一样,我们也有着当作家的梦想,但我们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作家而宁愿称呼自己为写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说自己是个作家就好比妓女说自己是处女一样装b。(这个比喻听着很耳熟,但我不知道是从韩寒还是谁那里学来的)

    原来我们都一样,都曾经喜欢过韩寒或者是其他的80后作家,或许是七堇年或许是张悦然或许是郭敬明或许是笛安或许是落落或许是孙睿或许是颜歌或许是李傻傻或许是夏茗悠或许是林培源或许是安意如或许是蒋方舟或许是安宁或许是雪小禅或许是辛夷坞我们中的更多人,是读着他们的书长大的,也许现在的我们不一定还喜欢他们,但却无法否认他们曾经在我们的青春时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带给我们难言的感动。

    原来我们都一样,对着这个世界充满迷茫和不忿。当我们一次次接触到一些社会的黑暗之处时,我们愤怒,抗议,怀疑,并且暗暗发誓自己长大之后一定要像比尔盖茨一样“伸出手,改变这个不平等的世界”

    原来我们都曾经叛逆过,忧伤过,痛苦过,挣扎过,相信过,迷茫过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一样。

    我真正的最具有上述特质的时期是在初三,现在我已经高三。事隔几年,看着那些有着和曾经的我相同的经历的文艺小青年的博客和文字,我突然有着一种隔着时光倒看海的感觉。我真正意识到,我已经有所成长,曾经的文艺少女已成长。

    曾经以为很痛苦的经历,现在不再觉得痛苦。因为我渐渐在发现大家都一样。就像安意如所说的:“都不容易不是吗,有些事,自己知道也就罢了,和别人要么不谈,要谈起也不过是一带而过。长大了,连父母也成了别人,可以信赖,不可依靠。何况我从来也不觉得把拿出来展示就会有什么帮助,世事如此,人心如此,白叫人看了笑话去。

    曾经很热爱文学,巴不得为文学作出重要的牺牲,想着的是如果我以后无法写作了那我也学学某些人卖身出书。现在看待文学的态度却比以前理性和平和。套用我喜欢的师姐说的一句话,就是“文学必须生活”文学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对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的呈现或者说是叙述。在文学的世界里,其他的东西可以忽略,但惟独真实是文学的唯一要求。真实对于文学的存在就像空气对于人们的存在是一样的。这真实,可以是故事,但更为重要的是寄托在里面的情感。天涯蝴蝶浪子说:“我个人觉得写作也是一种表演,如果你不能让你的观众融入到你的表演中,如果你不能左右观众的情绪,那你就是失败的。”而这表演,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一份真实的情感。要进入到角色当中,没有投入自己真实的情感是万万不行的。

    曾经很愤怒的一些事情,现在更习惯用理性而非仅仅是感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出现在哪里?是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有,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出现究竟是个案还是普通现象。怎样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伸出手,改变这个不平等的世界”的梦想仍然存在,但认识到它绝非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还需要更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而这个行动在实行的过程之中必然遭受着种种考验。

    曾经喜欢怨天尤人,顾影自怜,郁郁不得志。但现在渐渐发现那完全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说白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很多人没事找事干,欠抽,性格软弱,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小麻烦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人家真正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还没埋怨过什么呢!你有什么可埋怨的?!

    正如许飞唱的年少一样:“生活的单调/成长的烦恼/填满了记忆的些许无聊/弹吉他的风潮/写诗歌的浪潮/不过是心血来潮半途而废的爱好/初恋的心跳/初吻的味道/都是些泛黄的学生情调/青春期的预告/叛逆期的低潮/异性相吸多关照/意见不和唱反调/时间随着/单车逃跑/毕业纪念照/许多的脸傻傻笑/静悄悄/谁的暗号/迎风奔跑/转眼不见掉/夜空的烟火/划过了我的年少”

    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人正常的成长“年少”过,但也会有“告别天堂”的一天,认识到那段“草样年华”是一场“八分钟的温暖”“那些花儿”也一个个地散落在天涯,所有的往事一笑而过,顿生感慨,写下一些“重拾”的文字,记录下“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以此来“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同时开始宣布属于我们的“半熟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