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散步之讲一个光的故事

八毫克的中南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八毫克的中南海文集最新章节!

    下午五点多吃饭。饭是和同事一起叫的外卖,炒菜加烙饼。稍稍休息一会儿就去了海边散步。

    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30多度,来海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

    吃完饭,在沙滩上悠悠的走上一段,吹着海风,听着声声海浪,望着海天连接的地方,一艘白色的油轮像是夏天雨后的蜗牛,缓缓向前。有时你甚至以为它抛锚在那里纹丝未动。近看海浪,一波一波涌上沙滩,像是鼓足了勇气的深情一吻,依依不舍的退去。太阳还未落山,此时的阳光暖洋洋的,已失炙热,烘烤。颜色也不是大中午时白花花的如同羊肉上的肥膘,地表上一层气流像是无色的火苗在蹿腾。晚霞可爱绚烂,大海像是金子的水在沸腾。就连远处的那片海岛都像是神笔马良笔下的金山一般。这样的散步,惬意享受,醉在其中。

    和上次一样,正是退潮的时候。比往日里退得更远。沙滩的面积不知不觉中扩大了一倍不止。顺着弧线向内扩展的海滩往前走,很快走到了那块礁石跟前,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抽根烟,拿出手机看看。刚才手机在口袋里一直响。

    打开手机一看,是微信群里的消息。我和老家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和留守在家的会玩微信的人有一个群。留守在家的人通过微信群经常发布一些村子里近来所发生的事以及一些变化。有了这个群,感觉自己离家近了。

    点开微信一看,是大堂哥发的消息,简短的一句话,王汉齐同志于昨晚凌晨两三点左右死于羊场,驾鹤西游,享年六十有七。下葬时间正在商议中。底下是致哀,以及各种有关亡人的生平议论。

    看完所有消息,我也发了一句礼节性的致哀问候。装好手机,继续向前走。160多斤的大胖子,急需减肥,保持健康,远离与肥胖有关的疾病。一边走一边开始回想与这个名叫王汉齐的逝去老人有关的记忆,还有那个隔着上千公里之外的村子的一些回忆。

    王汉齐这个名字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脑子里对他的长相的记忆是模糊的。首先让我想起的比较清楚地记忆的画面是他家的房子。因为我小时候和伙伴们经常出入他家的房子,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我们逮蝎子,抢着去他家。因为他家的房子太老了,院墙塌了一面,三件瓦房也塌了一间。在倒塌堆积的胡基土堆里,更容易找到蝎子。那时候他已经是孤独一人,名副其实的老光棍了。寄住在他兄弟的家里,帮人家干农活,能吃上一顿饱饭。那是因为他兄弟媳妇也就是他的老嫂子还在世,老嫂子一句话,他侄子再不乐意也得收留。等他的老嫂子去世以后,王汉齐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自此就开始了。

    两个侄子谁也不愿意收留这么一个累赘。虽然王汉齐当时还勉强算得上一个劳力,但是你一旦接纳,往后的养老送终就确定无疑的是你的责任了。相比劳力的价值而言,养老送终的事儿更显漫长而艰难,特别是年老力衰时,几乎百无一用,还百病缠身。如果你命好,一命呜呼,干脆利落,说走就走,也不太显麻烦。如果你一旦得什么中风,特别是那种瘫痪在床,什么老年痴呆症诸如此类的慢病,那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灾难。在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农村社会就是如此。

    记得王汉齐跟着他大侄子过活的时候,最后两个侄子选择了轮流照看,一人一个月。一个夏天的大中午,我和伙伴们在护村林里抓知了。那是一个热的连知了都懒的叫,大人们都在瓦房下午休,只有精力旺盛的小孩们才出门玩耍的时候,我看见王汉齐在烈日下挖地。用铁锨,一锨一锨的挖。挖的那块地是打谷场,夏收是碾麦的场地。那时候一般都是用拖拉机犁的,因为那是最硬的一块地。就连我这个小孩子都明白,那是故意为难他的,为了省下那笔机耕费,把人当牛马用。我记得我走到他旁边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跟我要水喝。我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回家喝饱水,休息一下再来。他说回去了两次,侄子媳妇指桑骂槐的说他懒人屎尿多,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我气愤,答应回家提水给他送来。

    回家提了水刚要出门的时候,被我母亲看见,询问我。我如实回答,我母亲把显眼的水壶换成了玻璃瓶,并且嘱咐我,千万别让他侄子媳妇看见。不然要惹事的,还跟瓶子里掺了些茶水。

    送完水回来的时候,问午睡醒来的父亲,为什么王汉齐那么可怜。

    父亲说,光棍的日子都那样,特别是年龄大了,干不了什么活的老光棍。

    我问父亲,王汉齐为什么不结婚。

    父亲说,家里穷,被她得病的母亲给拖垮了。

    我这才知道了哎呦婆的事儿,也就是王汉齐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卧床不起,又看不起病,就那么拖着。疼的时候,就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喊,哎呦,哎呦,哎呦———那时候连个止疼片都买不起。凡是经过他家门口时,常年四季的,你都能听到哎呦哎呦的痛苦呻吟声。后来大家就叫他母亲哎呦婆。

    哎呦婆死的时候,全村人都在为王汉齐心里高兴着,也为哎呦婆高兴着,母子两人终于都解脱了。死对于生着得人和死去的人都是一种幸福的解脱,生命廉价,人生就是受不完的苦痛和折磨,所谓早死早托生,人对生没有留恋,对死也无恐惧。在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农村社会就是如此。

    王汉齐的生活脱离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是在我离开老家去往青岛念书的时候。第一年回家过年,无意中谈到他,母亲说,他被她的一个外甥女接走养活了。他那个外甥女的老公是一个货车司机,出了车祸,得了十几万的赔偿款。

    我不由得感叹,终究还算不错,有一个可以养老送终的孝顺女。事情的前因后果虽然听起来那么别扭不舒服。一个光棍的命运的轨迹,总是伴随着他人家庭的重大变故才会有机会改变。

    幸福的日子仅仅维持了两年多,王汉齐已经六十多岁,本以为可以颐养天年,终老在无忧无虑的幸福日子里。谁知,外甥女招了上门女婿,新女婿进门没一年,就给王汉齐找了个在养羊场上班看门的工作。外甥女养活王汉齐,也是因为舆论道德的压力,这才勉强而为之。现在人家有了新的家室儿女,一个老光棍,本不是太过亲密的“外人”老是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也不是回事。

    大家对那个新来的女婿的安排默认了。在羊场上班看门,不受风寒冷冻,有吃有住,对一个老光棍来说,应该满足了。

    今年,王汉齐死在了羊场。享年六十有七,被发现是在第二天的早上,人已经硬了。

    葬礼的一切费用全部由羊场老板出。

    散步到海滩的尽头,太阳完全落山,天变得黑了下来,大海也像着了一层灰色衣服似的,呈黑灰色。名为外南屿的那块礁石上的灯塔,一闪一闪的,和远天边的那颗星遥相呼应。海水明显凉了下来,但海浪依旧扑腾喧闹着。

    我开始往回走,海风吹得人有点凉。

    回到宿舍时,再次打开手机,看看群里的消息有无更新。大堂哥又发了一条,下葬时间已确定,三天后的中午十二点起陵。下面是在我们县市附近上班做生意的人的留言,大家在商量着提早赶回家,送王汉齐老人最后一趟。我们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只有在心里默默悼念,说上一句:好人,一路走好!

    八毫克的中南海

    201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