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词场系列三

冰心可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360小说网 www.360xs.cc,最快更新冰心可鉴文集最新章节!

    一:我读诗经

    一直喜欢诗词,无论新旧。只是喜欢,认识极其浅薄,更谈不上造诣。但我心比天高,总想涉及诗词的最高领域。尤其是诗歌,我总想亲近。不是缪斯的手离我太远,不是我的手不够虔诚,而是,我们的手都在同一个方向,牵手很难,所以,只能隔“层”相望。

    当我要记录一些关于诗歌的心情,首先我想到了那些专著的学士及其那些专业的论文学著,再想我我们一些所谓文学爱好者,笑,自我解嘲道:不做大尾(yi)巴狼吓人,只记自己表象的、真实的一面。

    ——写在前面的话

    以前一直固执地说自己做的不是文学,而是文字游戏。现在想来,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既然喜欢文学,既然喜欢读书写字,我就不能停滞不前,我就不能不充实自己,必须时时提高自己。

    重新拿起久违的专业书本,真正要看进一页真的很难。虽然,现在网络上想要看什么书或者查什么资料都有,但终究感觉不一样。就象我写字只能用电脑,而看书,我只能抱着纸质的书本。

    诗词快速入门,我从最起码的东西开始看起,从最起码的知识开始学起。知道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请别笑我现在重新提起这个简单的常识。在人的眼里,说我是幼稚,我不会否认的。但我重新翻阅的心理绝对是虔诚的。

    诗经的产生可谓是个谜。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无明确记载有关的形成。

    学习诗经的内容,不得不从传统的“六义”说起——风、雅、颂、赋、比、兴。我们在中学的初级阶段好象就学过。现在回头再温习这些东西的时候,觉得比少时的思想又要复杂许多。

    风:声调。民族歌谣之诗也。我们最初的诗,是用来唱的,来自民间。

    雅:正。正乐之歌也。所谓的“正”也不过是文人墨客让一些哼唱的词曲规范一些模式。用现代的话通俗地理解,个人认为,就是给那些诗歌找个有名字、气派的家。

    颂:用于宗庙祭的乐歌。居庙堂之人,高高在上,或纪念,或庆贺,或祭嗣。

    风、雅、颂,诗歌的样式。好比衣服,分高、中、低档,男装女装,春夏秋冬四季装。也许这样比喻不是很恰当,俗气了一些,但终究有一些牵连。

    赋、比、兴,都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用于写情描影,内心抒发的表现形式。其实,我们现代的诗歌,都在有意无意沿用那样的写作手法。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刻意去观察和发现而已。待回头看自己写的诗歌,那些体会便逐渐清晰开来。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又分20种。这里不一一举例。现拿我最能入手的几首做自己的解释。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有关的字、词解释,网上都能查阅,稍懂一些诗词知识的,表象的意思都能理会个大概。

    从文字还没有产生,诗歌还没有问世,直到现在,爱情,都是古今中外谈论涉及的话题和抒发的题材。静女亦是如此。我观静女,我写静女。

    相思的季节,漫长的黄昏。美丽善良的姑娘啊,你已经在城门的角楼等着我了么?

    我可爱温柔的姑娘呵,你是故意藏起了么?藏好,藏好,我在远处慌张寻你。寻你是否在黄昏的风里,嚼起了樱桃的小嘴。我的等待里,欢觉中,你的莲步轻移,如凌波仙子下凡尘。左等右等,我可爱的姑娘啊,你藏在了哪里?我好奇而有着急抓着头皮。轻了,轻了,不急,不急,我的头皮痒痒,我的心更痒痒。再抓,我便牵住了你的红酥手手,再抓,我吻你如云青丝握在手。

    我善良的姑娘真漂亮,送我红管情谊长。细看红管光闪闪,我爱红管为姑娘。红红的管弦吹起来,轻轻的风儿扬起来。黑黑的眼睛亮起来,粉粉的脸儿笑起来。柔柔的曲儿飘起来,渺渺的腰儿起来。

    夕阳不斜,郊外的景色多美丽。深长的嫩茅深长的情,美丽善良的姑娘送茅表衷情。嫩嫩的茅草有多美?不如姑娘的情谊美。不是茅草有多美,只因美丽的人儿送我手。

    此诗富有情节地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时的风趣情景。十分生动活泼。开头写姑娘藏起来故意不露面,急得小伙子抓耳扰腮的滑稽状态,富有戏剧效果。结尾表达爱情不直说,腼腆而不失温柔,采用“爱屋及屋”的方法,以夸嫩茅婉转表现心中的爱恋。十分的细腻优美。四言的句式、节奏、押韵,既有整齐的形式美感,又便于双音节词组的运用。当读者易懂、易记。(双音节词组的的运用奠定了诗歌韵部系统的押韵方式。一些虚词如语助词、语气词、感叹词直抒胸臆,都是民歌特色的鲜明体现。)

    而我们现代的律诗,甚至是现代的无律有韵的诗歌,我在想着,如果采用一种“歌”的形式去表现,再谱上曲,是不是上乘的歌儿呢?其实,我们现代的音乐里,已经把古人好多的古诗词都谱上了曲,唱彻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了。诗歌,诗歌,为诗而歌,为歌而诗嘛。

    而诗经里的另一首诗,相信每一个爱好诗歌的人都熟悉。也能透彻理解诗歌的涵义。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在很久以前,我就关雎做过新译。

    鸟儿咕咕叫,落在水中岛。姑娘身材好,小伙子看上了。

    荇菜长得茂,一采一大抱。姑娘身材好,想你想得失眠了。

    荇菜长得茂,一采又一抱。对面的女孩这边瞧,我的琴声多美妙。

    荇菜长得好,采了一抱又一抱,美丽的姑娘啊,你我永结百年好。

    追你没追到,人都想病了。漫漫长夜真难熬,背着床板熬通宵。

    我们在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朗朗上口呢?很浅显很简单的抒情表达方式。诗人只是为了表达心中对姑娘的爱慕之情。与社会无关,与立场无关。与尘世浮华无关,与官场宗庙无关。只是为恋而歌,为歌而恋。而我们现在人的爱情赞歌里,还有那些清新脱俗的恋吗?当我们唱起“我爱你,爱着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的时候,我想,都没有想到古代诗经里,还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情话吧。我们都不能远离尘世,我们都在滚滚红尘里叙说自己理想的爱情。而前人美好的语言文字结成的诗歌,我们只有在夜静人深的时候,悄悄潜进诗经的心脏,细细读,悄悄读。生怕满身铜臭味、满醉油腻样的时常人笑话我们——瞧,准一个傻帽,穿长衫的老夫子转世。笑,是什么表现形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往今来,古人必学且活学活用。而现代的“窈窕淑女”与古典的“窈窕淑女”在意义上又有多大的差异了呢?总之“窈窕淑女”无论古今,聪颖、贤惠、多情、美丽的女子,意义、实质上的君子都是喜爱的。和金钱有关也和,远离尘啸也好。

    惜我不是那“窈窕淑女”却想变成一只癞蛤蟆,哪一天打一翩翩君子过,回眸一笑,我百媚生。

    那都是前人的浪漫爱情与心情。而今,我从诗的源头开始,捕捉古人一些灵魂,做我现代诗歌的美丽衣裳,不知道可不可以呢?

    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吧。因为,学无止境嘛。至少,我尝试过。

    二、香草美人

    我把古人的诗书、词谱铺成时光的词场。我在时光的词场匆匆而过。只是为了记录一些心情,一些读书后的感觉。

    ——是为题

    跟着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走下来,我觅得楚词的古香。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女宿。我不谈楚词在文学史上的伟大成就,不谈楚词艰辛的出处。我只谈楚词的主人,只谈我自己对诗人的浅薄认识。

    说到楚词,每一个识字的人,我想都会联想起屈原。提起屈原的人都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离骚。

    他在离骚里把自己比做“香草美人”典型的浪漫主义思想。香草美人,并不是他近女性的思想和爱好。

    在楚词里,香草、美人,是“贤臣”、“君王”的符号。是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的象征。“香草美人”在诗歌里,成了一种写作手法。应该是和诗经里的比兴手法相近的。在后来,众多研究楚词和屈原的学者,把“香草美人”规范成一个专门的诗学术语。

    我不知道历史有没有给屈死的政治人生平过反,在我初次接触他的“香草美人”时,我还在庸俗地以为屈原也喜欢“香草一样”的美人。因为,诗人都是浪漫的。诗人远离政治,远离尘啸,饮朝露,食落英,斜佩江篱、芷兰、清莲芙蓉、青草散发淡淡的清香,不爱江山爱美人。居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是的,抛开政治与功名,诗人还原一布衣,浪漫的骨子里始终相信,与香草为伴的美人的性格必定高雅。容貌必定高洁。

    那是我想用现代的眼光和思想给诗人定位。

    屈原出生贵族,自小学识渊博。有着与众不同的奇妙开阔的思想,磅礴炙热的激情。斑斓纷彩的风采,将笔端驰骋于诗人广阔的视野空间。驱谴草木,驾驭风云,挥斥邪恶,忧国忧民。他的诗歌,均采用抒情的意味,这就是后人沿用至今的传统表现手法——“香草美人”

    诗人在写离骚、天问、九歌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过什么“香草美人”只不过象我们现代人一样抒发自己的心情和志向。当一政治理想得不到展望的时候,诗人选择了笔,选择了诗歌记录自己的彷徨、忧心愁悴。

    历史不可以更改,命运不可以更改。但心情可以变化,理想可以调节。屈原的“香草美人”举凡天地神川,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天命人事,现实生活无所不及。

    正是他的“香草美人”成就了他放言无忌、奔放慈肆的浪漫主义精神。好象有谁说过,上帝在关了你一扇门的同时,却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屈原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老天却给了他另一双慧眼,却给了他一颗浪漫的心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九歌湘夫人

    多浪漫的思念与爱情。湘君思念夫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心情,几多惆怅,几多神往。在诗人的诗歌里,或许写的不是具体的某君、某夫人,或许写的是湘水女神的祭歌。

    他的一生与水有关。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意愿。他出生在长江北岸的湖北秭归。后因政治的原因,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彻底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的诗人,把他死的那天农历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不一一详谈。我在想着,诗人投江的刹那,是彻底绝别了自己的“香草美人”诗人,还是做不到归隐田原。还是不能抱着美人归。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秭归”“子归”杜鹃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归向哪里?归向山水。从哪里来,归哪里去。他从长江来,又从沱江去。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之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而远望兮”诗人写那诗歌的时候,是不是预测到了自己的将来与宿命?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回头再看以前的事情,把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用“巧合”二字无奈蒙混过去。

    我们在这里纪念亡灵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在惋惜。死者已死,人终将死,只是死的方式不同而已。为了理想战死沙场,为了理想沉溺官场,横竖是死。但我不赞扬屈原的投江而死。

    是的,死,需要勇气。在那时候,死,在诗人的思想里,也是不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升化呢?我只能往最好的方向去追逐了。因为,我不愿意破坏诗人在大众心里的伟大而美好的光辉形象。

    我们这些后人,并不能唤醒诗人的生命,去一一细究,只能从诗人的思想和活着的文字里去挖掘他的灵魂。无论浪漫与否,总之,他的“香草美人”弥补了他生命里的一些遗憾。倘若他泉下有知,他也会瞑目了。